三问互联网医疗
- 发布时间:2015-11-19 05:35:25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刘乐平
写入十三五规划的“健康中国”战略,让医健行业的创业者们群情振奋。借助互联网的轻模式,在浙江,有许多创业者通过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致力于优化患者的就医流程、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市场提供更为丰富的医疗服务。
目的一致,路径却不尽相同。继丁香园在杭州滨江区的丁香医生诊所落成,微医集团在乌镇的互联网医院也将开张。这两家总部均居杭州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选择的路径颇具代表性,前者认为,无论何种模式,只有真正的医疗服务才有价值,属“重模式”;后者则坚持,要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优化医患双方的供需匹配,是“轻模式”。
互联网医疗,究竟是纸上谈兵,还是可以预期的未来?互联网医疗公司开诊所、办医院,这是一条康庄大道,还是一条不归之路?这些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短期内难有定论。唯一可以断定的,是因为互联网的渗透,医疗这个原本相对封闭的体系,正在迎来更多的开放和积极变化。
移动诊疗——
康庄大道还是不归之路
此医院非彼医院,此诊所非彼诊所——对于外界热议的微医集团是否也在开展线下布局,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在首届中国医健创业者大会上特意澄清道。
外界的关注源于挂号网(现为“微医集团”)新近完成的一笔融资:3.94亿美元,刷新了移动医疗领域单笔最高纪录。业界很好奇,挂号网融资后会怎么做:自己开医院?跟线下医院合作?从挂号网公布的宏图来看:接下来重点投入的是微医集团,把网络下沉到县级以下来构建一个全国性转诊会诊平台。
与此同时,微医集团宣布进军线下,投资1.5亿美元,与全国优秀的医疗机构共建五个区域手术中心。廖杰远告诉记者,杭州和上海的手术中心已经开张,日后根据实际需要,还将逐步增加手术中心的数目。所不同的是,这些只是“虚拟的手术中心”。
而即将开张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微医集团亦是合建方。廖杰远称,这可能是全中国乃至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医院,平台上面的专家超乎想像,它也是在线诊疗和电子诊断的试点,患者在那里可以直接完成诊断和配药的过程。
“并不等于说一定要去建设医院,我们可以提供互联网医疗的服务。”廖杰远说,微医集团参与建设乌镇互联网医院,其实是在改造一个市的社区卫生中心,一次性地进行改造,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把整个管理体系升级,整个服务体系升级,包括对所有医护人员的培训、专业提升。
这种轻巧的互联网模式,正是微医集团的优势。廖杰远认为,“做微信的人不需要去铺设光纤和电缆,淘宝也不用去开服装厂。应该明白这个行业最擅长的是什么,不擅长什么。”在他看来,互联网最擅长的是信息的对称,是供需的匹配,是效益的提升,流程的优化。
在许多场合,廖杰远都津津乐道一个案例。甘肃一位11岁小朋友,被诊断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从甘肃远赴青岛,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的肿瘤科主任医师翟瑞任做了肝细胞移植手术。手术后,病人回到老家屡发不适,翟瑞任借助微医集团的远程会诊平台,为其提供长期治疗和服务指导等远程咨询。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尤其是在医疗条件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廖杰远认为,如果移动诊疗机制得以实现,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整个医疗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也正是分级诊疗备受推崇的原因所在。
在互联网层面上,移动医疗能够以轻模式推动实现分级诊疗吗?这正是微医集团正在探索的事情,我们拭目以待。
线下诊所——
发展必然还是回归传统
“我自己曾经是医生,我在医院练就了三分钟看完一个病人的技能。必须要看完,因为诊室门外还有一百多号人在排队。”在解答丁香园为什么办诊所这一问题时,丁香园董事长李天天这样说道。
病人看病难是丁香医生诊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问题。李天天没有明说的更大的“野心”或许是,这个不一样的线下诊所试图通过改变盈利模式,倒逼中国传统医疗体制改革。
曾经是一名体制内儿科医生的杨泽方,现在负责丁香医生滨江诊所的运营。谈起过去10多年的从业经历,他感触颇多。在他看来,医生是一个投入期很长的职业,本应该是脑力劳动者,但实际上,现行的体制下医生需要付出很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公立医院是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了保证每个人都看得起医生,挂号费、诊疗费都被压得很低,医生的专业价值没有得到承认。”
虽然诊疗费被压得很低,但医院也有营收压力。丁香医生诊所与传统以药养医的医院的“不一样”之处在于,诊金、保费等其他服务收入,被定义为诊所的主要收入,医生评价及薪酬体系也将重建,“对医生考核,不是看了几个病人,更多的是服务质量、效果”,杨泽方说。
开诊所,对丁香园来说,是势在必行。“制度在转变,但还不够快。”李天天认为,医疗行业本身是一个效率低、发展慢的行业,再加上暂时无法突破的种种体制障碍,只能自己去做真正的医疗服务,构建体制外医疗系统的一个“试点”。
自建生态,体外试点,这条路上丁香诊所并不孤独。E陪诊创始人岳建雄就断言,“互联网医疗公司最终都会去开诊所!”其依据是,从互联网的逻辑来看,目前的移动医疗大部分都是一个信息平台,盈利模式是卖广告挣钱。“在卖广告能挣钱的领域,后面匹配的企业都是自由化竞争的。而在互联网医疗这个领域,匹配的是医院。不过公立医院未必愿意买单。”
岳建雄还举了其他领域的例子:虽然微信不铺光纤,淘宝不盖服装厂,但是视频门户网站却开始自己建工作室,自己生产电视剧。“如果不这么做,下游的服务能力就没有,企业就会亏损,一直不能赢利。所以我认为只能去开诊所。”
以传统医疗人的身份试水线上医疗,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杏香园创始人沈法荣的体会更直接,他曾有这样的经历,为了把病人转到他的专家平台,一个转诊平台曾经开出一名病人800元的高价。“这样的烧钱模式,在互联网医疗投资趋冷的现在有多少价值?”
沈法荣认为,在整个医疗的闭环里面一头是病人,一头是医生。如果线上医疗一直这么烧钱的话,恐怕到不了“初冬”就倒下了。只有在线下有了自己的盈利能力,可以把病人转到自己的平台,这才是一条健康的道路。
健康服务——
纸上谈兵还是未来可期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2015年9月17日凌晨1时17分18秒,杭州米市巷社区一位居民,在家中休息时,心跳停止了3秒。医院第一时间监测到患者心脏数据的异常,及时采取救助措施。依靠院外数据接入院内,一个生命被挽救。
循着这个思路,让我们做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能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在线采集人体更全面的数据,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体检、运动、睡眠数据等,我们的医疗体系会是什么样子?
在最近的一次“互联网+医疗”创新创业大会上,阿里云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徐栋分享了对未来医疗的看法:用互联网的方式简化患者的挂号、取报告等就医流程,只是医疗创新第一步。院外医学级数据注入院内,将给院内医疗行业带来更多创新。
现实当中,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已经为大数据采集提供了可能。在丁香医生的规划中,就将加入更多的可穿戴设备在门诊中的应用。“我们会实时采集患者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和干预。”李天天称,例如,通过硬件设备可随时监测到用户血糖、血脂、血压的指标,医生可随时对患者进行干预。
以患者为中心,这是丁香诊所的理念之一。李天天理解的以病人为中心是以病人的数据为中心,病人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病人数据驱动的健康教育,以及病人数据驱动的临床研究。而要做到这一点,有意义的数据是关键。
那什么才是有意义的数据?通过应用级别的可穿戴设备采集出来的数据,才是有意义的。李天天举例说,佩戴了可穿戴设备,它每天会给用户提醒步数,这是普通的数据。当采集到了有意义的数据时,收到的提醒与信息应该是告诉你,要控制心率,走到多少步时应该减量。
健康服务的蓝图很美好,然而,在这个由医院、患者、药企、保险公司等构成的生态圈中,保险作为重要一环,还未深度介入。微医集团连接了大量医院,与医药企业开展合作,也在探索和保险公司合作的路径。廖杰远说,“未来中国老百姓在健康险方面一定会走向HMO(在美国广泛应用的一种健康管理计划形式)的形式。”
“现在医学的目的就是治疗,今后医学发展方向是预防疾病和损伤。”李天天认为,健康服务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是互联网医疗的趋势和愿景。虽然互联网医疗被寄予厚望,但遭遇的困局在于,“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种商业模式,将医生、患者、医院、药企完全连接起来。”
丁香园CEO张进也表示,要重视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尽快建立数据驱动的服务体系,在数据厚的基础上把产品做“重”一点。“服务和数据在自己可控的体系内一起闭环,这个时候保险公司才会成为支付方。”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