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片区:提升软实力 迸发吸引力
- 发布时间:2015-11-18 07:34:14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厦门自贸片区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厦门自贸片区行政服务中心。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经济优势互补。(航拍器拍摄)
市民在厦门自贸片区选购进口零食。
在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一次以开放促改革的历史突围正在厦门进行。自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揭牌以来,这里有看得见的简政放权和通关便利,有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和政策红利,更有看不见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塑造——无数企业获得营商便利,政府职能转变带来持续动力,更让这片区域迸发出强大的吸引力。
自厦门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以来,已吸引了近5000家企业落户,注册资本达700多亿元,片区进出口总额132.91亿美元。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厦门自贸片区紧紧围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的目标,把制度创新放在首位,在体制机制创新、企业集聚发展、对台交流合作、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不断突破,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和厦门特色的自贸试验区新模式。
本版文/本报记者 崔昊
图/本报记者 张奇辉
1、“互联网+”助力,企业足不出户办业务
扎根象屿保税区近20年的丹麦企业安保(厦门)塑胶有限公司,今年搭上了自贸试验区的“互联网+”快车——“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的无纸化申报功能,企业不再需要重复性录入报关、报检等数据信息,减少了人力和办公耗材,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工厂经理Daniel Birkholm告诉记者。
“安保”是一家医疗器械设备生产公司,厦门分公司是“安保”在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如今,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新政让企业收获了多重利好,Daniel告诉记者,集团正在考虑将研发中心转移到厦门。
同样,对厦门外代报关行来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也为企业业务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以出入境船舶申报为例,过去国际航行船舶需在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4家口岸联检单位分别办理手续,如今只需要登录“单一窗口”信息系统一次性录入申报信息,就可以分别发送到4家联检单位的系统,实现“一单多报”。
如今,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平台上,汇聚着商务、口岸、发改、建设、规划、税务、金融、外管、港航等36个相关部门,整合行政服务、联合审批、信用体系、智能监管、金融保险等内容,提供货物申报、运输工具申报、金融服务、贸易许可、“关检三个一”、政务服务、对台专区、“一带一路”等八大服务功能,已运行48个服务项目。
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多重业务,实现了“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次申报、一次办结”。据统计,平台直接服务的口岸生产运营、国际贸易、物流企业和中介服务企业3700多家,间接服务的外贸企业1.5万多家,日单证处理量3万多票,数据申报简化率达32.7%,申报效率提升50%以上,进出口货物申报时间从4个小时减至5分钟-10分钟,船舶检验检疫申报时间由50分钟缩短为5分钟。
2、简化通关流程,力促航空维修业腾飞
按照传统的业务模式,飞机发动机维修业务要采用香港“一日游”的方式,即将大陆发动机运往香港,从香港进口至厦门太古维修,待维修结束后再运至香港,最后由香港运回大陆,“两进两出”物流成本较高;如果直接运至厦门太古维修,则维修使用的保税零部件将征收进口环节税。
今年9月,厦门太古飞机发动机服务公司接到美国通用包修协议下的一台东航发动机的维修订单,厦门海关与东航的主管海关(上海海关)进行密切沟通,协助该公司解决通关及物流的流程,允许该发动机直接从上海运至厦门太古维修,不再转运香港,且维修用的零部件享有保税政策,免征进口环节税,企业因此节约了数十万元的关税及物流费用,时间也缩短4天。
“对于飞机维修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如何让来自全球各地的航材快速通关、又好又快地维修,是影响我们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太古公司物流部经理孙立告诉记者,随着飞机维修技术的发展,飞机停场维修所需时间越来越短,航材的快速通关已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厦门航空维修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亚太地区的领头羊。为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支持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厦门海关“量身定制”境外外包、境内航空公司包修发动机的维修监管办法,全国首创航空维修“修理物品+保税仓库”监管模式,整合维修物品、暂时进口货物、保税仓库货物等飞机维修相关的监管业务流程,建立一体化监管制度,力促航空维修业借自贸试验区东风腾飞。
“量身定制”航空维修监管办法是厦门海关创新监管服务的缩影之一。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厦门海关已落地实施的监管创新举措61项,其中7项经过第三方评估为全国首创,8项创新措施列入福建省改革创新成果在省内推广。11月9日,海关总署发文首批推广的四个自贸试验区7个直属海关共11项创新制度中,厦门海关有4项(原产行管理改革、出境加工、委内加工、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入选,占36%。积极推进成熟项目的推广工作,将关检“一站式”查验、“一关通”、通关监管无纸化,仅核销无纸化改革就惠及辖区500余家加工贸易企业,减少送核单证超26万份,为企业节约直接管理成本数百万元。
3、通过“随检随放”,实现口岸通关便利化
大陆每进口4瓶啤酒,就有1瓶是从厦门口岸进口的,这得益于厦门检验检疫局推出的进口酒快速检验检疫模式。
今年夏天,一柜又一柜的进口喜力啤酒从海沧口岸登陆,并快速分拨销往省内及浙江广东等地。“有一回,公司一周内进口了100多个柜,每个柜装着2300箱至2800箱的新鲜喜力啤酒。”厦门汉连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云彪感叹地说,厦门口岸给他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快,每次酒都能快速地从海沧口岸进来,快速通关并配送出去。
“快查快放、快速核放”,在企业诚信申报的基础上,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对集中查验的进口酒,通过移动检验检疫终端实现查验、取证、拍照、记录四合一,在查验现场完成“即验即放”。
当然,“随检随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过往,进口酒到达关区还要制作中文标签,耽误大量时间,而现在,海沧将监管前置,通过“进口食品标签咨询服务平台”,酒还未到港,中文标签已经做好了,大幅度缩减了进口酒的通检时间,企业在一个工作日内就可办好标签备案。
朱云彪说,对于啤酒企业而言,鲜是生命线。检验时间过长,极可能错失推向市场的时机。“今年以来,我们的进口量一再加大,就是得益于自贸试验区带来的口岸便利化,基本上做到‘随检随放’,根本不用考虑滞港的问题。”朱云彪说。
一瓶酒的“旅行”,折射的是自贸试验区带来的变化。今年以来,厦门检验检疫局对自贸试验区内保税进口酒检验监管,实现了一线检验二线核销、一线检验二线备案、一线检疫二线检验三种监管方式并存,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申请不同监管方式放行的新格局,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今年来,受各项进口酒快检措施带动,进口酒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厦门口岸已经成为国内啤酒进口市场的第一重镇。
不仅啤酒“受益匪浅”,位于东南红酒交易中心内的“酒类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也借助自贸试验区快速发展壮大。酒类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的建立,将保税港区的“库”与区外的“店”有效融合,形成了“前店后库”的进口酒类创新模式;“实时快速清关”加速进口酒品的流通速度,海关、国检统一监管的实现,从源头上彻底杜绝了假冒伪劣现象,确保了原瓶进口的质量优势。
2015年1至10月,东南红酒交易中心在海沧港的进口量已达1.3亿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185%,预计全年进口额将突破人民币5亿元。
4、深化市场监管宽进严管激发市场活力
“一证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简化了审批环节,缩短了审批时限,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企业设立实现立等可取。然而,相较于“放宽”,后续监管压力更考验行政部门的智慧。
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看来,企业“松绑”后,政府要“接得住、管得好”,同时推进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建设,其中信用信息监管成为厦门片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突破口。
据介绍,自今年9月上线运行以来,“自贸片区商事主体信用平台”收录了厦门自贸片区内14822家商事主体信息,企业年报公示率97.43%。目前正收集信息数据,包括数据分析、信息查询、新设主体展示、抽查信息公示、地址查询五大栏目。
事实上,厦门市一直致力于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升营商环境的建设。“厦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收录了全市36万多家商事主体的登记备案信息和上万条信用信息,涵盖了网上登记、年报公示、信息查询等七大功能。该平台以立法形式确立了该平台作为向社会公示商事主体登记和信用信息的法定载体地位,得到了工商总局领导的高度评价。
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按照厦门市委提出的“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要求,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设自贸试验区商事主体信用平台,制定《厦门市加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工作方案》,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管等三项具体举措。自贸片区商事主体信用平台的建立,较好地实现了自贸试验区内商事主体监管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也为将来这一监管模式复制到全市提供宝贵的经验。
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围绕自贸试验区建设,厦门正积极主动对接国际标准,成立国际商事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构建与国际接轨、市场化运作的纠纷仲裁与协调机制。成立两岸知识产权智库,出台片区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办法,帮助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评议手段研判产业技术趋势、预测产业市场与创新发展空间。出台了《司法服务保障厦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等,推进《厦门自贸试验区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启用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与司法保障中心,提供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海事海商等法律服务与司法保障,率先构建与国际接轨、市场化运作的纠纷仲裁与协调机制。
率先全国推行国地税一窗联办,率先全国推出税控发票网上申领、“手机领票”服务、税收服务自助双向电子取件模式等举措,促进纳税便利化。实施“税银互动”,319家企业获得10.7亿元的纳税信用贷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更加注重企业的感受和需求。组织召开了贸易物流、在建项目等多场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对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效的感受和企业的政策需求,梳理收集了近40个涉及金融创新、通关便利、项目建设的问题及建议,并逐一协调解决。通过企业座谈等方式,80%企业对厦门片区推出的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很熟悉,满意度达91%。
【数字】
厦门海关
监管创新举措
落地62项
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厦门海关已落地实施的监管创新举措62项,其中7项经过第三方评估为全国首创,8项创新措施列入福建省改革创新成果在省内推广。
厦门检验检疫局
监管创新举措
落地19项
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厦门检验检疫局已落地实施监管创新举措19项,其中4项经第三方评估为全国首创。福建省前两批向社会公布的可复制推广创新成果,厦门检验检疫局占6项。
【链接】
厦门自贸片区
全国首创
18项改革举措
■企业设立实行“一表申报”制度
■企业注册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
■大力支持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和对台离岸业务
■对台湾输入区内的农产品、食品等产品试行快速检验检疫模式
■打造两岸移动互联网联盟,创新两岸冷链物流市场合作机制
■试点海运快件进出境业务
■创新跨境电子商务高效便捷监管模式
■建设两岸青年创客创新创业基地
■试行分送集报货物“集中申报,分段担保”模式
■保税料件交易
■进出境邮件“移动式”通关模式
■“手机领票”便捷服务
■建立一体化监管制度促进飞机及零部件维修业务的发展
■税收服务自助双向电子取件模式
■海关通关移动综合服务平台
■进口酒检验检疫快速通关模式
■来厦非福建省籍人员赴金门游延伸至澎湖游
■“税控发票网上申领系统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