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城乡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 发布时间:2015-11-18 06:5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家体育总局16日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时间少、场地不足等仍是制约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过去7年我国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中有33.9%(含儿童、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2007年增加了5.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多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35.6%),消遣娱乐(17.4%)和增加体力活动(16.0%)。此外,公共体育健身在城乡居民的体育锻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育消费水平的增长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公报》显示,2014年,20岁及以上人群中全年人均消费水平达到926元,比2007年增长52.0%。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所长张良表示,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我国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选择。
“总体看,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就近就便锻炼和‘花钱买健康’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张良说。
不过,《公报》也反映出全民健身活动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时间少和场地不足”尤其突出,成为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数据显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年龄结构发展不平衡。20至49岁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低,其中30至39岁年龄组仅为12.4%。对此,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群体研究中心主任江崇民认为,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难保证定时、定量锻炼,而且很多人要有网球场、羽毛球场等专业场地才愿意去锻炼。相比之下,其他年龄段的人对场地要求则没那么高。
此外,实物型消费仍是体育消费的主要方式。从消费结构来看,购买运动服装占比高达93.9%,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书刊、支付锻炼场租、聘请教练以及观看体育比赛费用等。调查还显示,有39.0%的人认为目前体育消费价格水平偏高。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指出,健身服务业是目前亟需补齐的短板,如场地设施不足,科学健身指导不够等。此外,群众科学健身意识薄弱、体育公共服务质量不高、各级政府对全民健身投入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都是现阶段遇到的障碍。
“要想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承担起更多责任,我们也号召和鼓励各级体育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刘国永说。
据介绍,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于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在2014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从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5个地市(区、县)的1269个街道、乡镇中抽取了8万余居民户,共获得有效样本135229例。(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