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守好“中国制造”的金招牌 高科技打假成新常态

  • 发布时间:2015-11-17 08: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雨思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经济网11月16日讯(记者 李雨思)2015年,我国再次稳居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在利益驱使下,侵权假冒商品不断滋生,互联网经济的火热发展,则为此提供了“沃土”,极大的威胁着“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打击假冒商品,是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

  今年4月,为打击侵权假冒商品,维护“中国制造”国际形象,我国政府启动了“清风行动”,对出口到非洲、拉美、阿拉伯国家等地区的侵权假冒商品进行重点打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市场监管中的一把“利剑”。

  智慧的监管

  “我们从2012年开始,就着力开展建立了智慧检验检疫口岸平台,打造了一个“智检口岸”监管系统,实现了检验检疫口岸业务信息化的集成化、集约化、智能化、无纸化”,黄埔港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樊武疆说。

  黄埔口岸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主要出口到非洲、中东、东南亚和南美等国际新兴市场,年货运总量达80万标箱,交易额超过500亿美元。

  樊武疆表示,在这个平台上,能实现“发货人申报单”、“口岸运抵报告单”、“装船舱单”三单对碰比对,以此对进出口相对人的信用体系进行评估,调整确定抽查比例,为监管和追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可以为企业提供实时在线谘询、投诉和查询等服务,实现“零纸张、零距离、零障碍、零门槛、零费用、零时限”。

  “风险低、企业信誉高的商品可以免予现场查验,绝大部分货柜可在1分钟内办结手续,查验率降低90%;检验检疫验放时间由2到3天缩短为16分钟。”黄浦海关法规处副处长何成锷说。

  打击侵权假冒商品,在根本上是在生产端控制,其关键点就是知识产权保护。而在之前,进出口企业知识产权不报备、盲目接单、权利人不主张,对知识产权保护认识不足曾导致海关在打击假冒侵权执法中困难重重。

  海关总署政策法规司副司长于彬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此海关总署组织开发了“知识产权移动查询系统”,查验关员可以在现场即时核查货物知识产权状况、快速判定侵权嫌疑,极大的提高了对侵权货物的打击精准度。

  目前,该系统在全国9个直属海关进行试点,取得了较好收效,执法效能明显提升。这一先进的执法装备已引起了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海关的关注。下一步将在全国海关货运监管现场推广使用。

  大数据打假

  在成为第一贸易大国的同时,我国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但网络交易的特殊性却为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考验。

  “与网下贸易性质不太一样,网络交易具有虚拟化、隐蔽性、跨区域的特点。可能销售平台在杭州,产品在广州,而销售在北京,怎么去打击?可能就需要采用新的方式。”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徐高春说。

  浙江省是我国出口大省,也是电子商务大省。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截止9月份,浙江全省出口总额2053.6亿美元,同比增长1.1%,占全国的比重为12.34%,具有占比高,增长快的特点。针对这些情况,浙江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分析研判线索,成为浙江省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开展打假的另一项重要尝试。

  徐高春介绍说,在以往网络售假案件侦办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数据分析,把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上平均控制14个账户以上,通过滚动使用和不停冒用他人身份开设店铺,呈现组织化、职业化特征的长期售假人员线索确定为 “头部人员”,并最终摸排出“头部人员”线索380条。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从查实情况来看,线索准确率较高,目前已有45.79﹪的线索得到查实处理。

  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明确突出打击网上销售假劣商品、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三大监管重点。还要求从加快电子商务领域法规建设等措施出发健全长效机制。

  《意见》也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有效遏制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网络交易秩序逐步规范,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