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辽宁:民营经济的创客春天

  • 发布时间:2015-11-17 00:06: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人民网沈阳11月17日电(白真智 张晓赫)新常态之下,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潜力、动力从哪里来?显然不能再单单依靠一枝独大的国有经济了。

  “深圳等南方地区为什么发达?因为人家的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活力非常好。振兴东北,只靠国有企业不行,要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才行。”在辽宁调研期间,接触的多位地方领导都发出了近乎默契的感喟。

  “过去,东北普遍不注重市场的力量,不注重民营经济的力量,不注重轻工业的力量,时代向前,在国家市场经济前进的大潮流中,东北都要尽早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的一席话,准确的击中了东北长期以来政府、国企强势,市场弱势,民营经济过少的痛点。

  但现在,作为这些反思所转化成的实际效果,从简政放权改革机制体制到推出《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再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爆,辽宁的民营经济的欠账,在得到政策修复支持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补短板的过程,也是实现经济发展“双轮驱动”的过程,这也正回答了东北振兴潜力、动力何处来的问题。

  创新驱动的“远大模式”

  提起东北的民营企业,外界的印象还多停留在为国企跑龙套、搞配套上,但新常态之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逐渐摆脱边缘化的角色定位,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这中间,沈阳远大集团成为了佼佼者。

  “我从新加坡来,我的一个德国博士同学先来了科技园,觉得不错,又把我也喊来了。现在我有两个超声波研究项目获得了远大1000万的投资。”赵夙对未来信心满满,因为他的一个研究项目已经接近尾声了。一旦产品化,按照科技园的创新制度,收益部分至少50%是给科技人员直接分配的,而除了这些一次性收益,他也会以占股、分红或者是技术咨询等形式获得终身收益。

  这是记者在沈阳远大科技园中采访到的一幕,赵夙是这里超声波研究院的负责人。能够吸引他前来,并让他对未来信心满满的,正是远大集团的“远大模式”。

  所谓“远大模式”,即远大集团实施的“知识产权私有化”机制——科技研发人员的知识、技术、知识产权全部作为商品进行转让。科技人员在获得研发成果转让收益的基础上,产品在市场上每完成一次销售,研发人员都能再获得一定比例提成。这意味着科研人员不仅可获得集团提供的技术转让费用,而且可终身受益自己研发产品创造的价值,即“版权税”。这一模式,彻底改变了原有体制下由行政干部管理科研的传统低效方式,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对于那些想干事、怀有创业梦想的科研人,这个模式的诱惑力不可小视。同样被政策吸引的,还有广东人李远平,他刚刚从新加坡回国,目前在做一个机器人项目。“我刚来,项目正在立项,科技园对我的诱惑很直接,公司投资、科技研发与产业运营分离,等于我是半创业,直接降低了创业风险。

  于企业,这也是一条与科研人员共赢的高成长模式。长期以来,东北地区招大商、大招商的习惯,一直被人诟病在创新驱动的机制体制形成上欠账不少。科研处于从属地位、科研人员动力不足、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也一直被认为是阻碍企业科技创新的老大难问题。

  正是依靠“知识私有化”的模式创新,远大集团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端技术密集型的跨越。科技园成立以来,远大已经在环境工程、先进制造、电力电子等领域,吸引了一批科研人才。借助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远大集团不断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向市场提供更全面先进的解决方案,由此实现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与主动权,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双创”中的“小而美”

  除了以远大集团为代表大型民营企业,更多“小而美”的民营企业也正在辽宁掀起的“双创”大潮中不断涌现。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辽宁各级政府都在不遗余力简政放权。工商登记制度,也即将从目前的“三证合一”变成“一照一码”。这种以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乘法”的举措十分有效。在去年同期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辽宁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创历史新高。

  张潇瀚的沈阳蓝平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员。公司是一家互联网汽车销售企业,今年7月份成立,还只是创业大军中的一个新丁,员工人数也不过百。“别看小,公司已获得风险投资3000万元。”张潇涵信心满满。而在盈利模式上,他的构想是区别于传统4S店销售模式,通过互联网获客,并将潜在的客户流直接导向线下的4S店或车企。

  “目前我们的引流过去的信息流的成交率大概在10%。”高成交率也让张瀟瀚更加坚定自己的“互联网+”模式,“现在年轻人通过网络了解产品的习惯已经养成,而我们通过一些有趣的APP,比如‘让座’等,也可以快速了解到一些人群的购车意愿或需求,这样就增加了信息流的含金量。”

  这只是辽宁近两年来上百万创业大军的一个缩影。许多海归、“北漂”、甚至外乡人都来到了辽宁,成为创客。

  卢升萍,辽宁省工商联3D打印行业协会会长,辽宁巨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就是这个来沈阳十多年的温州人,最近又新开了一家创客咖啡,专门服务与3D打印、“互联网+”相关的创业团队,在沈阳13家高校都设有3D体验室。

  “东北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人才,这是我看好3D产业,看好东北工业智造前景的原因。”卢升萍说,跟她合作的很多德国人都在讨论来东北发展。

  千千万的创业大军,蕴藏在辽沈大地“草根”经济力量正在被激活,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不断凸显:目前,辽宁建立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193个,入驻孵化小企业3000余户,带动就业6.5万人。两年来,全省已扶持创业带头人3.5万人,带动就业22.8万人,新增创业人数23.2万人。小微企业发展的红火之势,也为辽宁转型发展汇集了“微”动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