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消费平民化——中国“剁手族”们不再买表买包
- 发布时间:2015-11-16 16:27:47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蔺妍)各位双十一败的货到了么?剁了的手迅速长回来要拆快递啦!可你知道豪气哥和艺术女是不赶双十一的,人家“剁手”必得是具有精神价值的艺术品——11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世贸中心举行的第19届上海艺博会迎来5万观众,成交量约1.41亿人民币,再破纪录。
业内人士指出,中外画廊对待中国市场越发理性现实,适合市民家庭需求,装帧性强的尤为热销。中国“剁手族”们的消费视野正从土豪款名包名表,转向曾经是“阳春白雪”的艺术品消费。
“剁手族”:从“败表”到“败画”
近年来,投资和收藏为主要目的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向日用和装饰目的过渡,中国买家的个人品味和审美情趣也正在逐步形成。席勒、莫奈、马奈、毕加索等“已故大咖”纵然买不起,今年能让市民“心中长草”的中低价位艺术品却成为市场赢家。如何确定作品价格,是艺术圈“新剁手族”们的最大难题。
在投行工作的温小姐常在国外出差时购买艺术品,作为资深买家,她说国际市场上普遍认可的现代艺术家都有稳定估价,纽约、巴黎和世界各地的画商和画廊都会代理他们的作品,价格只会略微浮动,只要平时在网上关注艺术或常逛画廊,都能获得直观和准确的评估。
“这两年国内展会看到国际主流的现代作品,这是前几年没有的,感觉很惊喜。”这类价格几万、几十万不等(也有几百万的),普遍被认为具有家居装饰、个人欣赏和保值投资的三重功能。但她坦言,即使前些年买的艺术家作品价格确实上涨,也不会出售,一来购买本身主要为装饰房间,二来价格上涨一般不大,转手费用算下来效益不高,还是以消费为主、投资为辅。
10万元以下的画作显然更具消费性。美国一家画廊展出的继父丙烯颜料画(约16电脑屏幕大小)2-5万不等。一些知名度不高、但色彩绚丽、装饰性很强的画作,只要1-2万元。其中中国作品有普遍认可的定价公式,与艺术家的创作时长和期间基本消费(画布颜料及生活费)直接挂钩。
低于1万元的画作数量不大,但销量却不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女士在一家乌克兰画廊摊位几千元购进一幅油画,现场打包直接扛走的场面十分豪气,还引得一些人围观。业内人士透露,价格特别便宜的油画有可能缺乏创作和表达的艺术过程,但不否认仍具装饰作用,往往是“剁手族”的试水之选。
国际范:俄罗斯、韩国画作受欢迎
艺术圈讲的是格调,“双十一”都海外专场了,艺博会也要拥抱世界。外国画廊的数量从去年的40多家增加到60多家,占参展画商总数的近一半,也是19届艺术展中外作品数量和比例最高的一届。中国人正在逐渐接触和接受国际艺术作品,特别是现代作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
俄罗斯和韩国的画作因去年销量突出,今年特意开设了专区。俄罗斯玛尔塔阿莎兹画廊的负责人叶莲娜介绍说,俄国作品受欢迎一是因为上世纪中国派出大量美术生前往前苏联学习,对其绘画风格的认可和传承都很有根基,特别是写实的油画作品在中老年金主中很有市场;二是因为红军时期题材的作品能引发不少高龄买家的兴趣,成为销售主力。84岁的退伍军人王先生说,自己在一幅红军战士告别女友的画作前站了半天,很有感触,这种写实作品带来深沉的美感和历史感。
韩国的一家画商截至14日中午就已售出20余件画作,买家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韩国人,“许多韩国公司在上海设有分部,人员长期居住在这里,对装饰艺术品有很大很持续的需求。”
艺术消费平民化
“上一代中国人并没有形成艺术鉴赏和艺术消费的习惯,这需要时间去接触和学习,” W.A.Y.未艺术网的翁昕说,近十年这一市场正日渐成熟。他指出,2004年-2010年期间,艺术院校毕业生还在较功利的迎合市场,如模仿当代知名艺术家手法等;但2011年-2015年期间,艺术家的创作越发多元化,更注重自己的表达。
翁昕此次专门制作了“触摸专区”:8幅内容完全相同的画,却用8种不同的画布和颜料展现,每幅画的下面都特意放置了同一材质的小画,“专供参观者触摸和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对比它们呈现出的不同视觉效果。”他说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艺术,他因为在知乎上受邀回答艺术专业问题已有近10万粉丝,逛各国博物馆写成的“小翁的艺术之旅”也拥有众多拥趸。
中国画作的经纪人邵慧明说,之前觉得高高在上的文艺精神,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日常,一些万把块钱的小画作成为沟通普通艺术消费者和画家的介质,艺术互动越来越平民化和常态化,“许多人跟我说,累了就坐在沙发上盯着自己喜欢的画看一看,是最放松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