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外国难民讲述在华故事:在中国找到了安全感

  • 发布时间:2015-11-05 07:41:00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林美莲】“在非洲,中国很有吸引力,我一直想来中国。”两年前的一个午后,《环球时报》记者在北京三里屯一个咖啡厅第一次见到28岁的泰特。当时他的精神状态不错,穿着夹克,看上去像一名时尚人士。但实际上,家乡在津巴布韦的泰特是一名难民。

  泰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性取向问题,他在本国面临牢狱之灾。2012年他持旅游签证来到中国。签证过期后他申请难民庇护,经过差不多一年时间通过联合国难民署注册成为难民。

  泰特是记者直接接触的第一个外国难民,此前一直觉得难民离中国很遥远。泰特告诉记者,他到北京后不久就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他们从来不问他的出身。不过,难民在中国期间没有工作权利,食宿和医疗由联合国难民署帮助解决。据泰特讲,他妈妈每个月去津巴布韦机场找前往北京的旅客,托他们把100美元现金带给儿子。为节省开支,泰特搬到燕郊的朋友家住,一边偷偷打零工,一边等待难民署的消息。即使这样,他觉得在中国找到了安全感。

  今年6月,在经过漫长等待后,泰特被安置到美国。身在美国的泰特日前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中国生活期间,他从来没因为难民身份而受到过歧视。他感谢中国给了他一个临时的家。

  与已顺利找到新生活的泰特相比,32岁的安玛仍在等待。安玛来自乌干达,去年3月持旅游签证来到北京。安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她在国内因参与政治而受到反对党的迫害和威胁,被迫逃离家园。今年,安玛向联合国难民署驻华办事处提交了申请。

  目前,安玛仍在等待面试机会。难民署的工作人员会对她提交的材料和寻求庇护的理由进行核实,她得通过面试才有资格申请成为难民。“难民署通知我12月份去面试”,目前暂居燕郊一个朋友家的安玛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截至2014年8月,中国接收了约31万难民,其中绝大多数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接收的印支难民,即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的难民。目前中国虽不是难民热衷的目的地,但最近几年在华申请难民资格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环球时报》记者梳理过去5年在华外国难民情况发现,他们的总体人数并没有太多增加,但申请者来源国由2010年的9个增长到2014年的29个,绝大部分来自非洲。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截至2014年,共有202份申请来自索马里,113份来自尼日利亚,35份来自巴基斯坦,而来自叙利亚的只有5份。

  在中国的难民接收史上,印支难民属于特例,那批人除部分返回来源国外,其他人基本融入中国社会。那之后,中国主要是在联合国难民署等协调下,按照有关公约履行国际义务。1982年,中国正式加入《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联合国难民署驻华办事处网站上的材料显示,任何非中国国籍的人都可以在中国境内寻求难民资格。以前只要带上护照前去登记即可,现在由于申请的人多了,必须先预约才能安排登记面试。甄别面试通常由当事国负责,但由于中国至今未出台正式的难民法,难民的甄别、接收和安置由难民署驻华办事处负责。中国方面则做一些常规的居住登记,并给这些人“不低于一般外国人的待遇”。2013年后,难民儿童还可被安排在中国公立学校接受教育。

  联合国难民署驻华办事处每年会收到大概250份来自全世界30个国家的申请,由于有些人为了骗取难民身份而编故事,对他们进行甄别需要一定时间。根据2012年的中国出入境管理法,申请者可以在甄别期间获得公安局签发的临时身份在中国居留。如果申请没通过,难民署会把申请人交给公安机关按非法居留处理。

  难民的安置通常有三种:自愿遣返、就地融合和第三国安置。在中国,难民最好的出路是被安置到第三国。首选是美国,其次是法国和瑞典。难民没法选择去哪里,是否会被接受和何时被接受也由接收国决定。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