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姜德明的“蚊帐大米”还能种多久?

  • 发布时间:2015-11-03 08:30:57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张学法本报记者沈建华

  “哎——卖蚊帐里长出来的生态大米哟……”不久前,在苏北盐城举行的第17届江苏农洽会现场,记者老远就看见仍旧拄着双拐的姜德明夫妇,在一个卖大米的展位里叫卖。看的、问的人不少,买的人却不多。

  “沈老师啊,早就想跟您说说了!”他顾不上叫卖,迫不及待地跟记者谈起他和“蚊帐大米”的境遇:他现在最焦心的,是6万斤优质大米压在库里卖不出,更卖不出好价钱。再垫本、亏本种植,不知还能不能种下去?他问:“我力推生态、绿色农业,怎么就这么难?”

  说起姜德明,农业战线知道他的人并不少。1990年,他因骨癌左腿高位截肢,后又转移至肺切除一叶,但仍拄着双拐坚守岗位服务农民30多年,被誉为我国农技推广战线的“农技铁人”;在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任上,他递交了28份议案和建议,力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出台;他长期关注着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又身体力行生态绿色农业,转租100多亩种植“蚊帐水稻”。

  “蚊帐其实是用尼龙线织成的防虫网,每5亩用一顶。”姜德明说,水稻生长的全过程很少用甚至不用打防虫农药,也尽可能不用化肥。

  “我以人格和信誉做保证,全部生产加工过程,都是生态绿色的!”姜德明介绍说,他种的“蚊帐大米”一年只种这一茬粮食,另一茬长苕子绿肥,再加上豆饼、畜禽粪便、放水沤肥等农家肥,严格清洁生产。

  “我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更多农民都来参与到种植绿色农产品的行列,同时也力求唤醒更多的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绿色环保理念。”姜德明说。

  因他高位截肢残疾,家庭经济收入有限,种“蚊帐大米”很艰难,从园区的规划布局、栽培管理,到运输销售,他全程亲历亲为,无论高温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加之工本贵,为省点开支,稻米园区的除草、紧线、加固“蚊帐”等农活,都尽可能自家做。

  在盐城射阳县盘湾镇塘南村3组姜德明“蚊帐水稻”的田头,他儿子姜东介绍说,已经60多岁的父亲,时常趴在水稻渠边,为一个个进水口上水;梅雨季节田埂拔草,拐杖常常陷在泥里拔不出来,不知摔倒多少次,后来干脆用左手攒成拳头支撑,艰难地在田埂上爬着拔草,浑身上下不是泥水就是汗水,双眼被汗水渍肿得像红葡萄睁都睁不开。那艰难的样子,让人看了心疼。儿子姜东说:“这也是父亲把我结婚的彩礼拿去投地里,我不忍心反对的原因。”姜德明的妻子嵇慧芳告诉记者:“这次他把毕生积蓄都拿了出来,还跟亲朋好友借了30多万元,连自己儿子用作结婚的10余万元彩礼,都被他‘挪用’了,儿子婚期不得不推迟。”

  但是,“这样种植水稻的成本比较高,一亩田投入近6000元,大米上市每斤估计要卖20至30元。”姜德明说,如果今年的大米再销售不出去,对他将是沉重的打击,自己坚持了18年的绿色生态梦或将破产。

  记者在射阳县采访调研中了解到,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县委书记、县长多次过问,但是,市场经济规律和法则,决定了还主要靠市场“这只手”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信谁、接受谁,是市长们决定不了的。

  眼下,姜德明的“蚊帐水稻”已经丰收,但是他却一脸愁容:“这水稻每亩收成1000斤左右,到目前为止,一个订单还没有。我自己都不知道,这‘蚊帐大米’还能不能种下去?”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