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践行“六次产业”理论 致力构建环保产业创新体系

  • 发布时间:2015-11-02 11:29:5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作为一个专业园区,我们一直在探索、寻求,围绕路径模式、业态形态、机制体制,尽管也有无奈和苦痛,甚至有时感觉不着力,但我们坚信自己选择的路径是有意义的、方向是正确的。

  当前,经济处在一个特殊阶段,环保也处在纠结时期。新常态下一些产业新特征值得我们关注。比如,行业预测数与实际实施量之间悬殊很大;产业投入与区域分布之间错位明显。投入产出关联度弱,投入不在企业属地,与政府传统考核导向不一致,企业不被重视;责任边界不清,医患矛盾突出。有相互扯皮现象;轻资产属性与资本需求量大间相背离。金融系统服务有缺位,“光打雷不下雨”等等。

  基于以上这些新特征,我想围绕环保创新创业这一主题,谈三个方面的观点。

  一、六次产业理论,诠释环保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环保产业迎来难得的有利机遇。放在六次产业划分理论的大框架下,环保作为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的特殊产业,不但涉及一、二、三产,而且还需要第四、第五产业的无缝对接,未来更是产业链附加值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产业。从当前来看,大势环境对环保还是“风景这表边独好”,涉及四大因素:

  首先是认识、态度的变化。整个国家和社会对环保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事不关己”转变到“人人关注”,从过去几十年的工程验收达标、减排核算为主转变为是否真正对环境质量的提升贡献了价值。这种态度的变化,促进了产业健康形态的回归,让我们重新将核心竞争力建设转移到科技创新、商业模式等更有价值的工作上来。

  其次,产业分布的变化。全国环保产业在分布态势出现新动向,尤其是一些环保工程乃至部分研发中心正逐渐从大城市转移出来,从以前靠近政策资源,转而更靠近市场与客户。

  第三,发展导向的变化。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使环保产业也到了第三轮创业高峰,为环保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

  第四,“互联网+”的机遇。当互联网与环保产业进行叠加、碰撞时,必将产生诸多附加值高、垂直化发展的全新业态。

  (二)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环保产业正处在新旧常态的分水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间既有产业共性的,也有宜兴独有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从第四产业的角度看,尽管宜兴的环保产业底蕴深厚,但具有全国或行业品牌的企业却凤毛麟角;从第五产业的角度看,“互联网+”正在迅速而深刻的改变着各行各业,如何塑造品牌,改进服务,提升价值,增强竞争力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环保“集成多要素、涵盖各行业的跨界”属性,决定了产业要学会有机的“加减乘除”。叠加新技术、新资源,减去潜规则,除去老观念,乘上新机遇,抢占新市场,实现整体的转型升级,涌现一批具有第四、第五产业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品牌,焕发出“宜兴环保产业的第二春”,成为环保产业转型的试验田,成为中国环保之都的中坚力量。

  (三)环保产业正引发一场业态变革。在这样的大趋势和大背景下,环保产业业态正也发生了明显的变革:

  一是由传统的“工程验收”向当下“环境效果”的环境治理需求目标变化。业主需求的焦点从当初的污染物达标和减排效能,转变为针对区域、流域断面数据的考核;二是由过去“单点服务”向高效益的“综合服务”的环境治理模式变化。社会对综合化效果服务模式的需求日渐迫切,对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的创新要素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三是由旧式的“资本+关系”向当下“技术+人才”的产业关键成功要素变化。环保科技在环境治理的比重和要求更加高,对环保技术和人才的关注度前所未有。

  二、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宜兴环保产业创新大体系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宜兴环保产业过去几年工作——重构发展。就是要从“中国环保之乡”转向“中国环保之都”,将庞大的以环保工程建设和装备配套为核心业务的产业聚集区,升级成为符合产业未来发展特征、为我国环保事业提供综合服务、并不断自我更新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我们一直在探索,围绕创新创业大体系的建设,搭建技术合作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创业服务平台和市场对接平台,为产业的变革和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技术合作平台。为了促进产学研资源的充分融合,引入了大量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来宜兴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他们与宜兴企业充分合作、整合,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同时,加大国际技术转移的力度,在众多国家设立技术转移联络中心、对接中心,为国际技术转移提供通道。这几年,技术转移和宜兴企业的结合,一批既具有技术研发能力、有具备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群正在崛起。

  (二)产业服务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重点,加强环保产业顶层规划,统筹环保产业协同发展,清晰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引进并整合优质资源,努力打造园区企业左右互动、产业链上下联动的“共享”新格局。

  (三)创业服务平台。以新技术、新项目、新人才、新模式“四新”为导向,出台扶持性政策、构建创新创业空间、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平台,切实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营造创新创业新生态。

  (四)市场对接平台。搭建并初步形成了环保产业从线下到线上的“展示—推广—交易”全面市场对接体系,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引领环保技术创新,促进宜兴环保产业市场化、规模化发展。

  三、秉承创新规律,开创宜兴环保产业升级新境界

  创新无止境。面向“十三五”即将开启的大幕,环科园正“前行在路上”。而新一轮的部省合作计划的宣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无锡“一园三核多特”业态的建设,为我们的产业生态塑造、园区创新升级打开了无限的空间。我们要从“六次产业”理论中汲取灵感和养分,致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成先进资源、先进理念,打造宜兴最具核心竞争力、最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区域绿色产业群,成就中国环保产业的“升级版”。

  (一)追求大协同。在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功能定位,各司其责,各按边界,协同合作,推动环保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通过建设环境医院实体化平台,形成新的医患界面,改变产业组织方式,整合人才、资金、技术、专家等产业要素,提供全流程的一站式众和环境服务,服务中国市场。二是促进“有形的手”转变为“无形的手”。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型功能和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环境医院各方相关资源有效配置,牵引企业有效率、有效益的发展。三是形成“G2G”市场营销模式。以宜兴环科园为支撑,以产业集团为平台,积极对接全国各地方政府,形成政府牵动、企业主动的市场营销模式,充分发挥环境医院对全国环境治理的有效作用。

  (二)致力大开放。既从宜兴、园区实际出发,又要跳出园区,跳出宜兴作前瞻性考量,看到宜兴产业的优势和不足,确立大创新思路、大开放思路,“只求所在,不求所有”,为各路人才搭建舞台,以机制体制的创新,营造一个适合六次产业发展的良好大环境,不断提升园区外向度和产业国际化水平。一手“引进来”。 抓住高端人才撤出北上广,落户三四线城市,更注重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现实问题,营造专业人才认同、创业环境适配、解决后顾之忧的氛围,创设更多让人才觉得“非来不可的理由”,让一流专业人才“留根留心”,成为真正的人才高地。一手“走出去”。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把握当前以PPP及第三方环境服务模式将主导环境治理市场的发展契机,以技术为支撑、诚信为基础、质量为保障,构建好集设计、研发、检测、培训、展示、交易和环境治理“诊、治、疗”于一体的“环境医院”综合服务平台。再通过环境医院,对外输出综合环境服务模式,开展环保治理项目的综合建设运营,与政府、排污企业共同承担环境责任,探索PPP在环保领域的最佳形态,促进环境治理市场化、效益化、集约化发展。

  (三)抢占制高点。以“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在宜兴的建设为契机,将全世界的先进技术引入、落地、示范,联合宜兴环保企业建成生产研发基地,抢位中国环保污水处理领域制高点。这将是全球首座贯穿水处理科技创新链条的生产型研发中心,打造有中国话语权的环保技术体系、装备体系和服务体系,建成具有里程碑式的工程,成为行业标杆,引导环保产业,特别是污水处理行业整体向前发展,改变长期以来行业发展的积习与暮气。

  (四)推行标准化。以环保标准化工场的建设,推动装备的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高端化、信息化。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装备制造、销售流通等全流程、系列化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未来装备的标准化生产流程的打造、“互联网+”的融合等,制定产业标准规范,成为高端制造、精品制造的代表,打响“宜兴环保”品牌。

  (五)建设“第一园”。昔日的“中国环保之乡”,沐浴生态文明的光辉,整装待发,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环保第一园”,就是我们向“中国环保之都”升级的号角。环科园不仅是宜兴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也是环保同仁、业界朋友共同合作携手的新舞台,更是我们推动环保事业升华的主阵地。我们将在第二轮部省合作计划指引下,充分利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难得机遇,将宜兴环科园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创的产业创新高地、生态乐园和创业先锋,共同为开创“十三五”美好未来做出“环保人”的一份贡献。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