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毕节:山披绿缎 林木含晖

  • 发布时间:2015-10-29 02:32:2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贵州毕节市曾经被喻为“不适合人类生存居住”,“开荒开到边、种地种到天”。而今,这里已是山披绿缎、林木含晖,处处绿意盎然。

  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仅14.9%,增长到现在的46.2%;水土流失面积从16830平方公里,减少到11670.3平方公里。在这一增一减中,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让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天的“绿色银行”。

  毕节市林业局局长彭化昌讲了九个字:“花花美、洞洞深、雀雀到。”这九个字道出了毕节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果。

  鸟语花香 人间天堂

  9月10日,行走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拱拢坪国有林场,看着一排排三四十公分粗的墨绿色杉树、马尾松,生长旺盛,郁郁葱葱,随着阵阵微风袭来,令人心旷神怡。

  “如今在这里工作,简直就是天堂,鸟语花香,太美了。”快60岁的万隆俊笑着说,作为拱拢坪国有林场建设的见证者之一,他感慨万分。

  1975年,万隆俊以知青的身份来到这里,同行的还有李莎娜、陈时芬、邱光平、吕华秀……大概183人,他们平均年龄在16—18岁、学历为初中和高中。

  万隆俊回忆到,当时,拱拢坪国有林场一片荒凉,全是泥路,砖木板房,草棚子,自己耕田种菜做饭,丰衣足食,几十人住一间的大通铺。

  “天天吃不饱,还得劳动”。李莎娜至今难忘的是“玻璃汤”,其实就是一锅清水漂着几片绿叶,“这都是稀罕的”。

  万隆俊接着讲,那时,每人每天要种400棵树,自己挖坑栽树浇水,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下午六点。

  弹指一挥间,40年过去了,曾经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而对于那段艰苦的岁月,万隆俊他们很是怀念,“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它不仅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代接着一代干。在管护好前辈们栽下的这片绿海的同时,拱拢坪国有林场还坚持科教兴林,特别注重人才培养和引入。仅2013年,公开招考大学生8名,为林场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作为大学生之一的单绍朋,是毕节学院2013届的毕业生,看着林场生机勃勃的发展现状,他安下心来,与老职工们一起,为这片广袤大地再“添绿加彩”。

  上下合力 共同推进

  “国有林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上下合力共同推进是抓手。”毕节市林业局副局长高守荣如是说。

  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毕节,是长江南岸最大支流乌江的发源地,对保护生态具有重要地位。

  为此,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扶贫开发、生态建设”毕节试验区,使得毕节国有林场改革得以顺利推进。

  2007年,贵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按照分类经营的原则,把试验区国有林场全部划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的政策设计。

  如果说顶层设计是改革成功的关键,那么,建立激励机制则再次激发了改革发展活力。

  2013年,当国有林场改革进入攻坚期时,毕节市大胆创新,同级财政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将林场发展产业取得收入全额返还给林场,其中,60%作为林场发展资金,40%用于工作奖励。

  同时,还鼓励林场职工,在完成森林资源管护任务后,可以承包国有荒山造林、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生产项目,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种草药等项目,增加职工收入。

  “此举得到了林场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拥护。”高守荣乐呵道,通过改革,毕节市林场在职职工人均月收入由原来的465元增长到现在的3762元,增长了近8倍;离退休职工人均月收入由原来的630元增长到现在的3545元,增长了近6倍。

  据了解,目前,毕节市12个国有林场,已全部纳入县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机构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林场发展取得的各项收入纳入同级财政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新的管理体制使林场职工收入大幅度增加,为国有林场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与经济 共同发展

  “做好林地管护,人是首要因素。”赫章县副县长王天军称,只有让职工收入高,解决基本生存问题,工作劲头才会足。

  谈到待遇,每一个国有林场的老职工都有发言权。过去,靠间隔采伐,自收自支,根本发不起工资,留不住人。

  若是人都没了,又该如何谈森林资源保护?

  针对此,毕节试验区在推进分类经营的同时,通过“财政输血”将所有的国有林场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型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留给国有林场的“作业”只有一个,那就是“少砍树、多栽树、栽好树。”

  “以前,由于没有财政保障,大家主要精力都放在搞创收,想方设法给职工发工资上,无力组织开展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工作,从而造成林地的大量闲置浪费。”毕节市赫章县水塘国有林场场长王朝远如是说。

  如今,毕节市逐步探索建立了以“改革管理体制、推进分类经营,改革激励机制、推进招商引资,改革经营模式、推进产业发展,改革考评制度、推进责任落实,改革机构设置、推进队伍建设‘五改五推’”为主要内容的国有林场改革模式。

  “这一做法在提高职工收入,激发护林造绿动力的同时,也释放了林场发展活力,增强了林场发展后劲。”彭化昌介绍说,现在职工工资有保障,大家一心一意护好林,同时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发展其他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

  截至目前,毕节市国有林场经营面积达到61.46万亩,活立木蓄积达230万立方米,比改革前有了大幅提高。全市国有林场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个,引进资金1.03亿元。依托国有林场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分别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县级森林公园4个。据统计,仅2014年,接待游客就达1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