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供需失衡现象严重
- 发布时间:2015-10-25 22:31:35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家统计局10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重回“1”时代。其中,城市上涨1.6%,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价格上涨2.1%。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4%。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上涨0.1%;食品价格下降0.1%,非食品价格上涨0.2%0.3%。CPI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双双呈现下降态势。
CPI长期在低位徘徊,表明整体经济仍面临通缩的风险。当前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总体来看物价上涨动力不强。国产大豆作为食用品,同样受需求不振的影响。
全球大豆总量将再创新高
2015年南美大豆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南美大豆现货市场的压力一直对全球豆类市场行情形成抑制作用。据巴西分析咨询机构AgroConsult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1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为9610万吨,高于早先预测的9580万吨。分析机构Celere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1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为9470万吨,均高于美国农业部预测的9450万吨。
作为全球第三号大豆生产国阿根廷,2015年大豆产量为创纪录的6000万吨,高于上年度的5340万吨。美国农业部在9月份供需报告里预测2014/15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850万吨,高于上月预测的5700万吨,也高于2013/14年度的5350万吨。
美国农业部在10月12日公布的10月份全球大豆供需报告中,预计2015/16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2049亿吨,高于2014/15年度的3.1895亿吨,比上个月的预测值上调88万吨;总供给较上个月上调82万吨,达5.223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巴西新豆产量调升至1亿吨,阿根廷和中国大豆产量未作调整。比较总供给与总需求量发现,大豆供大于求8514万吨,且结转库存和库存消费比均较上一个月份值上调,比上一年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可见,今年全球大豆供应十分充足。
虽然10月供需报告中新季美豆产量数据低于预期,但仍是纪录第二高水平,新季美豆供给压力明显。同时在天气的配合下,美豆收割进度加快以及优良率的不断回升,很可能在10月供需报告公布之后继续对市场施压。
10月供需报告公布之后,美豆供给炒作或尘埃落定,市场关注焦点将转向美豆需求的变化,尤其是中国进口商的采购节奏。另外,由于南美竞争力的增强,美国农业部连续调降新年度美豆出口数据,新季美豆销售压力尤为沉重,新季美豆销售进度过慢是目前压制美豆价格的主因之一。同时随着美国新豆大量上市,中国大豆采购将季节性地转向美国,但今年大豆采购的时间点很可能会后移。因此,在美豆出口数据未能转好之前,美豆价格将承压,甚至很可能通过下调价格来刺激海外市场的恢复。
巴西雷亚尔持续大幅贬值,其豆类产品竞争力大增。同时阿根廷政府即将换届选举,很可能决定高达3000万吨陈豆库存的去向,一旦陈豆蜂拥而出,美豆很可能会遭遇“黑天鹅事件”。整体看来,鉴于美豆中长期仍有较多的风险因素并未消除或释放,美豆后期仍有下跌的可能。
国内大豆收购价格一降再降
近期早熟的大豆已在黑龙江局部地区收购,开秤价格由9月初的13.8~4.0元/公斤,降到目前的3.2~3.6元/公斤。但农民的惜售现象并不多,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农户仓库一般不具备长期储藏大豆的条件,在家存放一旦遇到阴雨天将导致大豆出现发霉、生虫、变质,影响整体大豆的质量,得不偿失。二是据大商所组织的秋季考察队在孙吴县城了解到的情况,当地农户90%以上通过贷款来租地种植大豆。一般贷款在1~3月下发,秋收之后要求偿还,贷款的抵押物通常是土地流转合同,加之多户联合担保。在这样的还款压力之下,农户不得不随行就市地销售大豆,甚至争先恐后地卖豆。这一点很好地解释了在开秤之后,大豆的价格趋降的规律。三是据了解,去年基于大豆目标政策出台,该地贸易商为了能尽快以不占用资金的方式进行大豆倒卖,与农户签订保底价协议。这类协议约定贸易商只需在收粮之后的4个月之内,把货款支付给农户即可。如果未来价格上涨,4个月之后结算的价格按上涨之后的价格计算;如果行情不好,后市出现下跌,则仍然按事前签订协议时的价格计算。但从去年国产大豆价格节节走低情况来看,预计这种农民受惠的收粮模式今年可能不再持续,而且根据近几年开秤后价格越走越弱的规律,农户大多打算在大豆上市后马上出售。总之,近期随着新豆的上市,存储不力与现金压力削弱豆农惜售情绪。
据了解,目前在俄罗斯租赁土地种植大豆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价格适合的情况下,有部分俄罗斯大豆回销国内,数量在50万~100万吨。由于俄罗斯大豆也为非转基因大豆,对国产大豆造成不可忽视的冲击。目前俄罗斯进口大豆的到港价格在3500元/吨,使得黑龙江当地大豆价格涨不起来。
大豆进口数量创新高
7月份,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950万吨。尽管八九月份进口数量有所减少,但仍保持在700万吨/月的高水平。整个三季度的进口量累计高达2454.35万吨。根据船期统计,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仍保持在约650万吨左右。预计全年大豆进口量将达7400万吨,较上年度的7036万吨增加5.2%,创历史纪录。
10月9日当周,全国大豆压榨开机率保持在32.94的偏低位。当前大豆港口库存充足,10月压榨原料供应不存在缺口。9月,华北与沿海地区豆粕(2614,-8.00,-0.31%)供应情况出现了分化,一方面,沿海地区大豆开机率稳定,豆粕供应偏松,现货价格受到压制。另一方面,华北出现开机率下降和走货缓慢的现象,此地区供需偏紧,油厂挺价意愿较强。不过,这种差异化现象不会长期存在,10月有望得到淡化,主要原因在于沿海地区压榨量较高,因胀库被迫停机的油厂预期增加,而华北地区也已逐渐恢复开机。因此,预计10月下旬,随着大豆开机率的逐步回升,豆粕和豆油(5632,68.00,1.22%)价格的抗跌性可能有所减弱,弱势的外围市场对豆粕和豆油盘面的压制性增强。
直补政策影响大豆价格
2014年,我国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推出直补政策后,2014年的新豆价格一落千丈。油厂不收,豆农从最初的惜售到最后的忍痛抛售,都说明4800元/吨的直补目标对豆农来说没有起到很大的收益作用。
2015年国家制定的大豆直补目标价格仍为4800元/吨不变。关于大豆种植补贴政策,农民在认知上存在误区,认为4800元/吨是可以卖到的最低价格,所以去年在大豆上市初期存在惜售心理,后来在大豆价格一路走低的情况下不得不出售大豆。因此今年豆农会吸取去年的教训,预计对大豆直补政策提振大豆价格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四季度大豆市场需求不振
进入四季度,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利空影响。CPI长期在低位徘徊,表明整体经济仍面临通缩的风险。如果不是猪肉价格上涨的拉动,则通缩形势更不乐观。当前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总体来看物价上涨动力不强。国产大豆作为食用品,同样受需求不振的影响。
分析供给因素对大豆价格的影响发现,今年全球大豆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比较总供给与总需求量发现,大豆供大于求8514万吨,且结转库存和库存消费比均较上一个月份有所上调,比上一年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可见,今年全球大豆供应十分充足。尽管美国农业部10月供需报告下调新季美豆产量、期末库存数据,但从中长期来看,美豆仍有较多风险并未完全消除或释放,美盘豆价恐难言见底。况且2015/16年度南美大豆播种面积又将再创历史新高。此外,今年对美国和中国大豆种植来说基本上属于风调雨顺的年景,多头毫无天气题材可炒。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0月份大豆供需报告,预计10月份美国大豆平均价格持平于上月8.4~9.9美元/蒲式耳。这也是近几年来较低的大豆价格水平。
近期早熟的黑龙江大豆开秤价格由9月初的13.8~4.0元/公斤,一降再降到目前的3.2~3.6元/公斤。但农民的惜售现象并不多。
7月份,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整个三季度的进口量累计高达2454.35万吨。全国主要港口大豆库存在627.84万吨右,处于全年高位。
从大豆需求情况看,目前油厂采用国内大豆的压榨利润为-1000至-1200元/吨,而沿海油厂采用进口大豆的压榨利润在33~193元/吨不等。可见,油厂根本无法采购国内大豆用于压榨,这使得国内大豆在最大的需求领域——压榨行业毫无竞争力。
从下游饲料养殖行业对豆粕的需求看,养殖行业景气度较低。在经历了大半年的上涨后,生猪价格至8月份开始回落。这次上涨与以往不同,主要是由供给减少而不是需求增加造成的。目前国内生猪存栏数量仍远低于历史同期水平,因此对豆粕的消费来说并没有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对豆粕的需求是不利的。况且,今年以来国内养殖企业进口国外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的数量大幅攀升。而目前全国DDGS销售均价已跌破1500元/吨,远低于菜粕和豆粕2的价格,价格优势十分明显,对粕类价格产生冲击,从而影响大豆的开工率。目前我国豆油期末库存仍然处于历史高位,不能有效去库存。
今年大豆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一直呈现大幅升水态势,导致大豆注册仓单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注销进程十分缓慢。如此大的实盘压力使得大豆期价一落千丈。由于大豆现货收购价格仍在下跌,期货价格即使在经历了大幅下跌之后,目前大豆期货主力合约A1601价格仍较现货收购价格升水约100~500元/吨不等,因此尚不能随便断言大豆期货价格到底。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