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对非经贸合作:不是恩赐,亦非掠夺

  • 发布时间:2015-10-19 19:16: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桂涛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桂涛)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于2000年启动以来,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过去十年迅猛发展,中非经贸合作表现尤其抢眼。

  但因为陈旧的思维方式与根深蒂固的偏见,一些人认为中国开展对非经贸合作是对非洲的援助与恩赐;还有人认为中国对非合作意在攫取非洲资源、霸占非洲市场。

  任何合作,若总是“一方输、一方赢”,必无法持久,发展升级更无从谈起。过去15年间,中非经贸合作突飞猛进。去年,中非贸易额突破2220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分别是2000年的22倍和60倍。中非经贸合作带来的是共赢。

  中国发展对非经贸并非恩赐与援助。中非关系早已从单纯的援助发展到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诸多领域。目前,中国是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

  近年来,产能合作和产业转移成为中非合作中的“热词”,也很可能是未来中非经贸合作的重心。即将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南非峰会将推动中非关系全面转型升级,其中就包括经贸合作将从一般商品贸易往来向产能合作和技术转移等方面升级。

  中非经贸领域的合作共赢,在产能、产业合作方面得到明显体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与非洲对发展的共同渴求以及它们各自的发展阶段、禀赋决定了中非合作发展“互有需要、互有优势、互为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此前因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等原因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中国的水泥、钢铁、玻璃、光伏等优质富余产能要“走出去”,有承接需求、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非洲是最好的目的地。

  许多非洲国家热切希望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成为中国产业和产能转移的优先承接地,助推本国实现工业化。一些非洲人相信,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今天的非洲也同样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

  可以说,中国通过产能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不仅造福非洲,也有利于自身的经济转型升级,是中非发展战略的对接与交融,实为共赢。

  中非经贸合作也并非如一些戴“有色眼镜”的政客与媒体所言,是中国对非洲的经济掠夺。

  当前,非洲各国普遍期待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中非经贸合作为非洲冲破西方制定并主导的、不合理的经贸秩序,实现真正的经济独立提供了可能。中非经贸合作,对促进世界经济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此外,中国不断强调,在发展对非合作中秉持“正确义利观”。在产业转移中,中国承诺绝不走西方强取豪夺和掠夺式开发的殖民老路,也绝不以牺牲非洲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将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益的产能转移到非洲。中国一方面加强“自律”,抬高转移的门槛,另一方面也帮助非洲加强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更好地促进产能合作与产业转移。

  应指出的是,中非经贸合作始终开放、包容。今年,中法达成在非洲进行第三方合作的共识;不久前,中美同意在非洲推进发展合作。这都说明在“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的原则下,中国愿与第三方开展在非合作,让非洲的合作伙伴多元化,维护非洲根本利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