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的自由执业之旅

  • 发布时间:2015-10-19 11:31:2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微博打开了于莺的世界,让她跳出原来思维局限,去考量整个医疗的环境,2013年6月8日,于莺宣布辞职,开始追求她自由执业的梦想,尝试跳出传统医疗体制开自己的诊所。在辞职一年之后,她又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美中宜和医疗集团,成为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CEO,变成一个创业者

  还记得那个超级敢言、性格叛逆的急诊科女医生于莺吗?两年前,她从北京协和医院辞职,一直想开一家自己的诊所。离开协和的两年,也是忙碌的两年:这期间,于莺去台湾进修了3个月,专门了解全科医生的工作状况;她又开了自己的淘宝店,根据地设在她的老家上海,据说效益还不错,足够让她过上无忧的生活;今年,位于亚运村的美中宜和综合门诊开始运行,于莺成了这里的CEO,同时她也是美中宜和医院急诊会诊医师

  互联网为于莺打开了另一扇窗,帮助她脱离体制,从医生到创业者,完成从低维到高维的自我突破。

  从“急诊科女超人”变成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CEO一年之后,于莺穿浅色连衣裙,外面套黑色开衫,比过去瘦了,更多了一些职业女性的味道。

  2011年10月7日开通微博的时候,于莺还是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她语言犀利,写各种幽默的段子,消解日常生活里的严肃,意外地变成微博红人,拥有306万粉丝。

  微博打开了于莺的世界,让她跳出原来思维局限,去考量整个医疗的环境,2013年6月8日,于莺宣布辞职,开始追求她自由执业的梦想,尝试跳出传统医疗体制开自己的诊所。在辞职一年之后,她又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美中宜和医疗集团,成为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CEO,变成一个创业者。

  现在除去外出办事,于莺都待在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里,挂着工牌,按时照点上下班,出入刷卡,沉浸在创业的烦恼和兴奋里。

  现在在门诊里,她还是忙里忙外,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样子,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会时不时低下头,会有点羞涩,但并不影响极快的语速。

  这两年里,她充分的自我成长,从一门专业技能向综合的多维度提升,她说:“要是现在再回到协和医院,内科的那点事儿还依然能干,但要是不离开协和,现在的这摊事儿就永远都干不了。”

  这些转变是从微博开始的。

  从医生到创业者

  于莺是地道的上海姑娘,但在上海的时候,人们都以为她是麻利的北京人,在北京这么多年,人们又觉得她是东北人,她自嘲“自己是在被人们期待着一路向北”。

  因为微博上肆无忌惮的言论,多次被领导约谈,但她个性鲜明,又单纯直接,并不顾忌。做决定总是干脆的,因为“不想和公立医院对于医生的评测体系玩儿了”。在自己39岁那年,于莺从工作了12年的协和医院辞职,脱离了传统的医疗体制。

  那个时候,于莺在微博上有280万粉丝,积累的个人品牌给于莺打开了许多扇门,于莺在辞职之前就陆续接到一些私立医院的合作邀约,其中也有美中宜和医疗集团创始人兼CEO胡澜博士,但当时二人对全科诊所的模式都没有清晰的想法,于莺也没有答应任何一家。

  于莺最初考虑的建立一个自己的品牌,而不是附属在某个品牌之下。“在品牌影响力的高峰时期,如果不拿这个东西去做点事情,以后可能会后悔的。”

  她一直想开一所二三百平方米的全科诊所,梦想着自由执业,甚至找到了一个理念一致的投资人来共同运作。但一年的市场调查之后才发现,规范的医疗体系在中国没有建立之前,太小的诊所很难盈利,也很难树立自己的品牌。

  2014年4月,胡澜第二次找到于莺,美中宜和在国内市场运作了近10年,积累了一批高端客户群体,但却没有为他们提供后续医疗服务。

  今年初,美国梅奥医疗集团与高瓴资本集团合作,在中国成立了惠美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对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进行投资合作。因此胡澜希望找到一位有共同理念的合作伙伴,开辟全科诊所。

  两个人见了4次面就把合作定下来了,于莺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胡澜说:“我看中的就是于莺身上的这股劲儿,她对医生的职业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对于医疗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一致的。”

  完成自我蜕变

  于莺从协和医院辞职看似是很冲动的决定,但她心里很确定,“我不会失业,只要我想工作,会有人要我。”

  从协和医院辞职之后,于莺先选择了一段时间,从北京开车回上海,再从上海回北京,“先玩儿一圈再说”。

  在上海,于莺见到了从东方医院辞职的医生张强,2013年初,张强放弃血管外科主任的职位转向“自由执业”,也去深圳拜访了从协和医院肾内科辞职的医生朱岩,他跳出传统体制后,在天使投资支持下一年开办4家全科诊所。

  这个过程里,于莺一直在思考“医生能做什么,医生有哪些路可以走,在脱离传统体制的保护伞以后,到底能变成什么样的人”。

  在那期间,于莺的朋友帮她介绍了去台湾学习的机会。于莺去过美国,“在那种家庭医生制度和各种医疗体系非常齐全的情况下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完善的后台系统是借鉴了台湾长庚大学的管理系统,值得去看看。”

  3个月的时间里,于莺住在台中,朋友帮她联系好各地的诊所、医院,于莺就去楼下的7-11便利店买两张高铁往返票去台北或台南拜访,基本把台湾的医疗机构都走遍了。

  看到台湾全科诊所的服务流程、科室的管理规范,等她回来开始加入美中宜和诊所的时候,于莺心里已经有一个诊所的大概框架了。

  通常来说,医生刚刚脱离传统体制会产生失落感和危机感,例如“我自己以后工作怎么办,我能不能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每天经手的病人没有之前的多而产生的挫败感”。

  于莺经历一场向更高维的巨大转变,“18岁高考填志愿报考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时候,只觉得医生是专业人才,但办诊所就不一样了,需要跟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打交道。需要知道运营、盈利模式、定价成本、库存、人员怎么去招聘与培训等等。”

  还是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大夫的时候,如果在翻看病历时瞧见病人自称“CEO”,于莺能乐上半天。“之前我是非常耻笑CEO这3个字母的。”在2014年签约仪式上被介绍的时候,于莺自己却成了CEO。

  创业以来,于莺一直有恐慌感,“就是觉得比我能干,比我年轻,比我知识渊博,比我精力还要超人的人,比我还努力。”

  “处理这种恐慌感的方式就是努力,我做诊所你必须得带我,必须得教我怎么当一个CEO,死皮赖脸地抱着别人的大腿。”于莺笑笑说。

  微博是工具

  最初用“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开通微博的时候,于莺主要就是为了上去八卦的,“可以知道各种社会突发事件和新闻。”

  在微博上,于莺分享急诊室里的各种见闻,自己的工作、生活所感,发到2014年11月20日的时候,于莺的一条微博转发过万,粉丝达到23万,于莺的微博在一夜之间火了。

  在微博上,于莺认识了媒体、学者、商业研究者、社会学调查者。于莺和各个行业的人交流,也开始重新看整个医疗环境,意识到医疗行业里出现的问题,是整个机制出现了问题。

  看上去,是微博发掘出于莺,是互联网改变了她的生活,但于莺说:“微博是很重要的生命转折点,但微博也仅仅是一个工具。”

  现在的自媒体平台上,已经不太可能再出现第二个于莺、第二个张强,人们的预知不断被刷新。“我可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换做别人,在那个时间点像我一样去创作,可能也会火。”

  但于莺也并不觉得自己是顺应了什么趋势,而只是社会的多元性给了这些有个性的人更多的机会,互联网的世界里,于莺的锋芒是挡不住的。

  原来于莺只是想做一家综合门诊,“但如果10年以后独立医生的个人诊所遍地开花,依旧走高高在上的路线肯定没戏,要么就不如赌一把。”

  于莺想把有相同理念的医生聚拢起来,把美中宜和门诊变成一个平台,每个医生可以独立看诊,双方共同分成。于莺的工作重心正在从临床转移到管理上,她尝试把这个平台摸索出一个流程,再去复制。

  以前在协和医院,总想到退休以后要干什么,而出来以后,在想这件事要多少年干完,总有干不完的事。

  但于莺的性格从来都是自由、随性、不受拘束。“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开大货车的司机,开着巨无霸集装箱车晚上在高速公路驰骋,多自由自在啊!”

  现在于莺还是这样的,性格爽朗,快人快语。她梦想着未来由门诊中心扩展出100家小诊所,由100个有想法的医生担任合伙人,让“平民化的诊所”降生、存活。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