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医药 > 医药要闻 > 正文

字号:  

治绒癌廉价药全国缺货 国内唯一厂家称最早9月复供

  • 发布时间:2015-08-07 08:33: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吴起龙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生必须得一次癌,就祈求得绒癌,因为绒癌能够治愈。然而,针对这种癌症的廉价救命药却深陷断货泥沼。

  近日,新浪微博实名认证北京协和医院某医生,在其微博上发表了关于能治疗绒癌的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断货的消息,并向各路人士寻求货源。记者了解到,上述药品的生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仅剩一家,且产品恢复下线也最早要到9月。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此类廉价“救命药”由于用量小且价格长期被管控,导致药企小规模生产甚至不愿生产。国药控股高级研究员干荣富表示,在物价部门监督下,此类廉价救命药可适当提价,这既能保证药企利益也能使患者免受无药可用之苦。

  医生微博上求援

  近日,一则由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的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发布的微博占据了热点,即时阅读量高达20万以上。这位名为“泽之老万”的作者称,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绒癌)的药物——放线菌素D粉针已库存殆尽,其供应商浙江海正药业由于生产线调整等原因暂停生产,目前已导致全国性断货。

  此外,“泽之老万”还称,历史上已不止一次出现放线菌素D断货的现象。“既往的几次断货,靠药房的备货和多方协调,基本都涉险过关,但这一次广泛而持久,备货已经用完,生产却杳无音信,进口也求救无门。仅在我们医院,就有数十位患者陷入了无药可用的困境。”

  青海省肿瘤医院赵姓院长告诉记者,上述药品在其所在医院也已断货。曾销售放线菌素D的康德乐大药房一名邱姓药师坦言,“这款药品目前没货,而且现在找这个药的人挺多的,我们公司的采购部门都在关注这个药。建议过2个月再来问询。”

  实际上,放线菌素D缺货的情况已有一段时间。新浪微博网友“Angela姚妹妹”表示,她已经经过3次化疗,现在买不到放线菌素D,身心俱疲;另一位网友“Lemon茜”称,好不容易从部队找到50支(放线菌素D),但是都过期了。同样对此药有迫切需求的还有“秦占国80486”、“阳光的灿烂12525”等多名网友。海正药业官网对上述药品的介绍为,“对无转移的绒癌初治时单用本药,治愈率达90%~100%。”

  仅剩1家企业生产

  这样一款能治愈癌症的“灵丹妙药”,国内涉足的药企却寥寥无几。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显示,生产放线菌素D的及注射用放线菌素D企业总共有3家,分别为海正药业、海正辉瑞以及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新亚)。

  昨日,记者致电海正药业,工作人员告知,公司目前已经不生产此款产品,且生产批文也已转让给海正辉瑞。海正辉瑞向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并对断货情况作了解释,“目前放线菌素D产品生产线从海正台州工厂转移至海正辉瑞富阳工厂。而海正辉瑞富阳工厂于今年6月正式收到通知,7月启动转厂生产各项准备。根据国家规定,新生产线及新生产工艺必须通过首次验证才能供货,这一过程一般需要3至4个月。原定该产品最快将于今年11月下线。”不过,海正辉瑞表示会优先安排生产放线菌素D产品,在压缩周期之后力争9月下旬实现第一批产品下线。

  而上海新亚销售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公司已于3、4年前停止生产放线菌素D及相关产品。“由于销量不好,且原料成本过高,很难拿下。”当记者问及除了海正辉瑞和上海新亚外,是否还有企业生产该药品时,上海新亚销售部工作人员表示,“全国只有我们两家”。

  西南某三甲医院医生亦认为,放线菌素D属于小众药且价格低廉,厂商在亏损的情况下不得不停产。

  业内呼吁价格松绑

  由于放线菌素D只剩一家药企生产,在恢复上市后迎来价格上涨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人民网6月11日报道,治疗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等疾病的地高辛片正是由于大量缺货几个月后,价格从几元飙升至几十元。

  在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看来,尽管自6月1日开始,政府放开大部分药价,但对于医院招标范围内的基础用药来说,价格仍在控制范围内。“据我了解,在招标范围内已涨价的药品大概有不到30种,对于成千上万种药品来说,这一比例微乎其微,政府会对招标产品价格严格管控。”

  干荣富表示,“对于一些廉价药,按照药物经济学分析,若其还在合理价格范围内可以允许其提价,这样既能保证患者可用,还能让企业有发展空间,更能体现市场价格调节作用。不过这需要有物价部门的监督。”

  前述西南某三甲医院医生对此持相同意见,他认为,对于此类价格亲民的短缺药、救命药,应该取消政府强制定价,按市场需求在价格上还原其价值。

  除了提价手段以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可采取短缺药收储制度。早在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其中提到对一些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供应短缺的药品将进行信息汇总,进一步推动建立常态化短缺药品储备机制。

  史立臣认为,“对于短缺药收储,应由政府出面进行采购,价格上既要保证药企有盈利,也要保证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并且采购完要保证药品用量,不然医院依旧选择价格高的药品替代或者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