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贵州近万名干部下乡 贫困村来了“第一书记”

  • 发布时间:2015-10-14 08:2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新伟 郭乾  责任编辑:罗伯特

  “坡脚喊来坡上听,走路走得脚抽筋;吃的都是洋芋饭,穿的全是布巾巾。”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民宗局干部杨波刚到海嘎时,这首山歌让他记忆深刻。“三上海嘎”,杨波连续当了6年海嘎村“第一书记”,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1600元增长到7500元。

  贵州省在坚持每年选派5万人成建制驻村帮扶的基础上,把加强基层组织与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从机关单位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从派驻村实际出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精准扶贫。

  目前,贵州省从各级选派的9498名“第一书记”已全部奔赴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为推动贵州农村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注入了强劲动力。

  选好“第一书记”,中央重视,基层期待,群众期盼。

  今年4月30日,中组部、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选派“第一书记”文件。贵州省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拉开“第一书记”选派工作。贵州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委、省扶贫办联合下发文件,把政治素质好、协调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有一定专业特长作为硬性要求,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重点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一时间,从各级抽派的2000多名后备干部、3000多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自带行李、自带炊具,从机关奔赴边远山区、贫困村寨,在基层一线接地气、长才干。

  选“第一书记”,还须紧贴农村需求、因村选人,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安顺市紧扣“第一书记”能力特长、部门职责及各村发展愿景,选派专业干部进专业村,把“第一书记”安排到最合适、最需要的地方。

  铜仁市对1351个少数民族聚居、自然条件差的山区民族村,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中选派,做到应派尽派。

  盘县紧盯群众需求选“第一书记”,采取走访群众、发放调查问卷、与村干部座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期盼。该县从农业局选派的农艺师朱强,到麻玉岗村任“第一书记”后,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专长,组织领办2个专业合作社,争取产业项目8个,引来资金1036万元,推动该村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贵州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直四个工(党)委举办了培训班,邀请优秀“第一书记”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对“第一书记”进行培训。按照分级负责模式,各地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专题培训、全员轮训等方式,对市县直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进行培训。

  六枝特区通过开设“第一书记”论坛等方式,对213名“第一书记”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学习培训。

  思南县开设“三农理论知识课”,讲授“三农”知识,帮助“第一书记”多层面、多角度了解农村。

  培训不局限于传统授课模式,各地纷纷组织“第一书记”到示范点实地考察,让他们在观摩中学习经验,在考察中拓展视野,在学习中理清思路。

  台江县方召乡方召村“第一书记”田文武到台拱镇南省村现场观摩后,很受启发。回村后,他与村两委班子协商,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种植金银花2000多亩,种植朝天椒400多亩,种植金秋梨70亩,发展黑毛香猪养殖户200多户,特色经济预计每年可为农民创收600多万元。

  派下去,就要确保“第一书记”队伍能够住得下、干得好。各地严格执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管理规定,建立“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提出明确要求,建立“第一书记”工作档案,实行实名制管理。

  毕节市定向从“第一书记”中提拔科级干部,有效激发了干部驻村活力。

  江口县全面推行“召回问责”管理制度,对不遵守工作纪律、驻村不干事、群众反映差等干部,采取提醒整改、诫勉谈话、集中教育、调整转岗等方式进行召回问责。

  贵州省驻村工作办公室会同各级组织部门,采取随机走访驻村点、电话随机抽查、交叉督查暗访等方式,了解“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情况,对不按要求常驻、到岗不履职、群众反映差的“第一书记”,采取函告单位、通报批评、调整更换等方式督促整改。

  今年上半年,贵州省扶贫办已安排1.5亿元扶贫资金,支持各村通过产业扶贫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安排3000万元扶贫资金,通过“全村群众点菜,村党支部下厨,‘第一书记’率领”的方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郭 乾)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