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莫让贫困线掩盖贫困真相

  • 发布时间:2015-10-13 05:29:29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杭州10月12日讯

  记者 陈佳莹

  据诺贝尔官方网站消息,当地时间10月12日下午1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以表彰其对消费、贫困和福利方面的研究。至此,2015年诺贝尔奖落下帷幕。

  安格斯·迪顿1945年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具有英美双重国籍,是一位微观经济学家。“迪顿获诺贝尔奖的呼声一直很高,他的工作是极具原创性的。”一直关注迪顿学术成就的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李井奎告诉记者,近几十年来,关于消费者和家庭调查的数据大量涌现,如何处理这些数据一直是一个难题,迪顿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其推导出的需求体系更成为了理论与数据之间的桥梁。

  诺贝尔奖委员会表示,为了设计促进福利和减少贫困的经济政策,我们必须了解个体消费选择,而安格斯·迪顿极大提升了我们对此的了解。迪顿受到奖励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中心问题:

  消费者如何在不同消费品之间分配他们的支出?政策评估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之一,如消费税的变化是如何影响不同群体的福利的。在早期研究中,迪顿推导出了“近乎理想的需求体系”(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用于估测人们对于消费品的需求是如何取决于消费品的价格及个体消费者的收入的,成为了当前学术及实际政策评价时应用的标准工具。

  一个社会的收入有多少用于消费,又有多少用于储蓄?迪顿在1990年左右的一些论文中,证明了主流的消费经济学理论不能够很好的解释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实际关系,相反,应该总结研究的是个体如何根据收入的变化来调整消费的问题。这一研究清楚表述了为什么个体的数据是我们解开宏观数据模式的关键,这个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

  如何最好地测量和分析福利和贫困?在他最近的研究中,迪顿突出表明了对单个家庭消费水平的可靠测量可以被用于识别经济发展背后的机制。他的研究揭示了在跨越时间和地点进行贫困程度比较时存在的漏洞。在莫纳什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教师梁捷看来,迪顿试图重新定义贫困。仅仅用收入标准就可以区分富裕和贫困吗?迪顿的研究告诉我们,衡量贫困需要考虑不同的变量,家中有多少子女、有否医疗健康负担等都应是考虑的因素。例如,迪顿发现,在家庭收入作为贫困衡量标准失效时,不同地区孩童的卡路里摄入量也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这个家庭是否陷入贫困。“迪顿用在印度、美国等地的微观调查和实验方法告诉我们划分贫困远比一条贫困线复杂得多,他的研究促使我们不断关注穷人,这样的研究方法代表了发展经济学的新思潮。”梁捷说。

  “迪顿的研究领域涉及福利经济学,致力于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公平现象,当下我们在实行的最低工资标准、新医保、新农合等都属于这一范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公共经济系主任李金珊告诉记者。

  据了解,迪顿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并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与国际事务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成员,计量经济学协会成员,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了解消费》,《家庭调查分析:发展政策的微观经济方法》,《伟大的印度贫困辩论》。

  ■ 链接

  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年首次颁奖至2015年,已经颁发了47次,至今有76位经济学家获奖,其中24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一人独揽,17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两人同享,6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由三人共享。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