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需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
- 发布时间:2015-09-29 08:31:55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辑同志:
记者日前在采访高校及大学生创业群体中了解到,我省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也取得较好效果。但随着创业思路、方式、模式的变化,不少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希望各级各部门能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一是返乡创业大学生扶持政策落地难。
今年7月,省人社厅等十二部门颁布十余条毕业生回乡创业的扶持政策,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少毕业生反映:政策涉及部门众多,想申请却找不到门;有些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存在障碍。
有毕业生向记者反映,出台的政策涉及多个部门。对他们而言,信息获得滞后,同时也遭遇过门难进、事难办。他们希望每一项政策涉及的政府机构部门能及时发布信息,公布咨询电话。
关于贷款政策,不少毕业生表示,自己处于创业初期和发展期,很希望能获得资金支持,但在县城申请要公职人员担保。返乡毕业生才步出高校,社交圈子窄,即使认识公务员,有的表示经济不景气,有的已替人担保贷款,爱莫能助。
二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失。
记者在高校走访中,不少师生都认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较缺失,希望我省制定相关政策,做到“专门机构、专项经费、专业专职人员、专门场地”四到位。
首先,没有专门机构的推动,就难以形成学生内在的创新创业驱动力。目前,我省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一般由学生部门和团委部门共同推进,没有独立机构,没有专职人员,很难开展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普适性培养。
其次,目前从事创业工作的师资谈不上专职,更不能说专业。希望高校能增加一个实践系列的教师队伍,不是事业编制,但是严格审查资格,把成功企业家、工程师、设计师和卓越的产品经理请来,让他们完整设计并讲授课程,打通产学界限,提高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
再次,提供创业所需的财务和法律事务支持。以合同签订为例,由于大学生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在合同履行中出现意外情况,极有可能导致创业失败。不少大学生创业者由于请不起财务和法律人员,每次遇到问题时只能去问老师或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咨询,耗时耗力。
三是校内大学生创业园短板明显。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高校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在校园内或大学城专门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对此,有大学生创业者反映,校内创业园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园区管理较严格,限制创业者的经营活动;二是不利于开拓业务,不少客户对大学生能力缺乏足够信任,得知经营场所在校内后终止合作;三是入驻者全为在校生,普遍缺乏创业经验,很难共同提高。为此,学生们希望能有校外的创业孵化园。
不少创业大学生反映,在校外租赁办公场所,须与房东签订一年以上的租赁合同,先行缴纳的房租是一笔沉重负担。希望能在校外有专门为创业青年服务的众创空间,提供低租金、分期付款的办公场所。同时,记者采访中遇到的几拨致力于众创空间建设的创业团队希望,相关部门能在启动资金、用地政策等方面给予帮扶。
四是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太窄。
大学生创业者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特别是一些创业者或团队已做出较成功的产品,却因缺少投资者,项目无法进一步完善、推广。
虽然宁德、莆田等地都推出“青创贷”等项目,为创业青年提供创业贷款担保,但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创业大学生的资金需求。为此,他们建议,由相关部门搭建平台,组织本地企业家联合成立天使投资基金,或者由企业家对项目单独投资,以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不足难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深入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积极作为,以政策创新为大学生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本报记者 黄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