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征信烦恼不断 征信数据权威性存疑
- 发布时间:2015-09-28 19:32:48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首批8家个人征信公司业务纷纷步入正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互联网征信的营销方式、评判标准却引来了市场的众多质疑,烦恼不断。虽然国内个人征信市场未来可能有千亿元空间,但在数据方面,让人怀疑数据的安全与透明度;在独立性方面,依托于商业模式下的互联网征信扮演着两种角色,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让人怀疑征信的公正性;在整个征信市场方面,各大征信公司各自为政,缺乏相应征信数据的共享,互相认同感低。
烦恼一 征信数据的权威性
近日,一条关于“央行叫停芝麻信用机场快速通道”的新闻成为他们诸多烦恼的“引爆线”。据了解,所谓的芝麻信用机场快速通道指的是凡是芝麻信用用户的芝麻分达到750分以上,就可以走首都机场的快速安全通道。相关新闻传出后,芝麻信用立即做出回应称,未收到任何监管层的通知,快速通道对于芝麻分在750分以上的用户依然开放。
标榜进入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公司在征信数据面前是如何操作的?作为首批获得央行征信牌照的征信公司之一,芝麻信用在征信市场数据的获取方面一直都颇为引人注目。蚂蚁金服有关人士在介绍芝麻信用公司数据积累时曾表示,芝麻信用基于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并与公安网等公共机构以及合作伙伴建立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征信数据不同,芝麻信用数据还涵盖了信用卡还款、网购、转账、理财、水电煤缴费、租房信息、社交关系等等。
对于上述数据的合理性,易观国际分析师马韬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芝麻征信在数据来源方面肯定经过用户许准和授权的。当然,包括传统银行在内的征信数据以及各家民间机构征信的数据都有待于完善。
但还是有人质疑,目前来看芝麻信用分恐怕只是通过积累更多的消费、转账就能获得更高的芝麻信用分。据了解,按照芝麻信用分可视化的结构,其构建目前呈现为“行为偏好”、“身份特质”、“人脉关系”、“履约能力”和“信用历史”五个方面。
对于上述完全可以通过增加网购、互相转账的次数和金额等方式来提高信用分的观点,日前芝麻信用再次正式进行了澄清,并表示,芝麻信用的数据获取是建立在依托政府机构等全面的数据分析之上的。
“征信数据的量大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数据筛选和清洗是一个非常枯燥复杂的过程。况且,数据量越大,审核维度越多,由此带来的‘数据噪音’也越多,模型越失真。”有业内人士直言。
在一位P2P行业资深人士看来,海量的网络数据意味着征信机构一是得找到技术非常强的人,二是要不断地试错进行分析。
烦恼二 双重身份的“悖论”
个人征信公司很多都依托于商业模式,令市场也有所质疑。以芝麻信用为例,作为互联网征信公司的代表之一,在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看来,一直以来,芝麻信用既扮演着运动员,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一方面,作为一家互联网征信机构,芝麻信用通过获取各个层次用户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用户信用划分标准;另一方面,在商业逻辑的考量下,它自己通过设定不同分数的用户获取不同的消费特权。
“征信的核心是借贷应用,主要体现在借贷是违约还是不违约,结果现在很多情况下只是消费越多,积分越多,就形成特权了。我们不能把这样一个信用的核心事实无限扩大化,扩大范围,导致对用户的歧视。”李耀东直言。
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也直言,“征信是提供基础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怎么判断,各家有各家的风险模型。提供基础数据应该是公益性的,不能说我在哪家用的多,它的分数就高,这两者之间不应该关联起来”。
拍拍贷CEO张俊曾表示:“个人征信涉及个人信息比较敏感,央行会相对比较谨慎;独立性肯定是央行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征信机构本来应该是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在市场中存在,为不同的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客观的征信数据,但是在这些互联网征信公司这边,似乎略有失衡。
马韬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互联网征信发展的初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随着征信市场的逐步扩大,个人征信公司不会仅仅服务于自己集团本身,面对一个大的市场,肯定会采取更加公正的做法,去让更大的市场接受一个独立征信公司的存在。
李耀东则表示,目前这些互联网征信公司存在的这个悖论的逻辑在于,如果仅仅作为一个独立的征信机构,没有背后的商业逻辑进行支撑,这些征信机构去获取用户数据、完善征信数据的动力减弱。但是如果依附在商业逻辑下面,这些征信机构的独立性就会丧失,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来,与传统银行等征信机构相比,像芝麻信用这些征信公司通过商业路径去获得更多的用户无可厚非,应该允许这些互联网征信机构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去完善目前市场的征信结构。
烦恼三 共享门阀关闭的隐忧
目前的国内征信市场,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的用户,在不同的征信机构当中会存在不同信用身份。
“与传统银行的征信体系相比,互联网征信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消费、社交数据进行分析,大数据和传统银行的征信数据是割裂的,对于同一个人而言,甚至可能会出现在两方面信用是不统一的,这是国内征信市场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李耀东直言。
郭田勇表示,面对这样的问题,整个市场经济应该还是要像民营资本开放,在开放的过程中要知道,互联网的征信方式和传统银行的征信方式可能会有差异,但是这个差异不成为征信市场资源共享的壁垒。
然而,即使在互联网征信公司之间,一方对另一方出具的数据报告也可能难以认可。据了解。尽管各家企业都高呼“平台性思维”,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互联网征信领域的商战又会再次上演。
而腾讯征信、芝麻信用出具的征信报告,短期内也很难在更多外部的应用场景中占到主流地位,往往只能在腾讯、阿里各自的体系内发挥效应。
对此,李耀东表示,不同的互联网公司会有不同评价信用的维度,这个数据数据多一些好,但是也不是越多越好。目前,数据的割裂导致一个人的信用数据在不同征信公司不统一,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共享的数据去解决,而不是一直将这个共享的门阀关闭。北京商报记者崔启斌 实习记者 邹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