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融资渠道多 才能走得远

  • 发布时间:2015-09-23 10:29:4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民企"走出去"的过程中,有憧憬也有忧虑,其中,民企在境外发展最艰难的是融资。尽管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等银行在国外一些地区设立了工作组和分支机构,对民企项目也很关注,但是由于贷款担保等问题,有时候银行最终也爱莫能助。

  如何解决好境外发展融资问题,打破民企"走出去"资金瓶颈,不仅仅需要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也需要拓宽创新融资方渠道。

  绕不过的"三难"问题

  近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若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对外投资规模应该在1400亿美元左右;同期,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我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涌现了以华为公司、联想集团、万达集团、吉林集团、复星集团、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三一重工集团等一批优秀的企业代表,成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在民企"走出去"的过程中,既有欢喜也有忧愁,海外市场前景广阔,不过对于政策法规与指导规范不完善、金融保险服务能力滞后、企业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大量存在,也困扰着这些"走出去"的企业。

  其中,海外融资难题成为不少企业"走出去"的一个掣肘。

  民企在"走出去"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大部分主要依靠自有的资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三难问题以及融资渠道少,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瓶颈。

  不过,目前我国海外金融体系分支机构还较少。"走出去"的企业只能到当地银行去贷款,但如果是中资企业,当地银行会担心信用问题,因此有些企业主选择移民,这样就可以以当地的企业去贷款。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会长郑跃文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的时候曾坦言,在企业"走出去"后,面临资本问题。他提出,在国外经营方面需要资金,国家这么多外汇,有没有可能在国外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给予支持,让我国企业贷到款。

  仅依靠银行有点难

  融资难是"走出去"第一道坎,融资贵、银行审批手续多、时间长等造成的融资难是第二道坎。

  有出口型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我们往往是在拿到海外的订单后凭借合同才能向银行贷款,等拿到贷款时和客户签订的交货日期已经很近,公司资金链紧张和交货紧张两种情况时有发生。企业利润率低,而银行贷款利率又高,企业越来越难做了。"

  在记者采访中发现,"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从政策性的银行获得贷款比较难。其次,融资的成本比较贵,企业在国内银行实际贷款成本一般都在10%以上,而国外相对比较低。所以,竞争在资本方面就处于劣势。

  再者,融资的渠道比较少,国内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比较少,覆盖面小,而且能力有限。加上国内金融监管制度的限制,定境外投资保险覆盖面小,保费高。不少企业反映国内政策性保险机构存在费用高、投保难、境外服务能力滞后等问题。

  中国企业"走出去",银企抱团也不是那么容易。有的项目商务谈判一般包括两个标的,一个产品价格,另一个是融资成本。一位企业负责人回忆,有一次融资方案差别太大,最终他国财团拿到的项目规模是我们的3倍。

  而银行审批手续多、时间长甚至额度有限造成的融资难。目前融资审批程序繁杂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导致项目融资落实时间长。在"走出去"实际操作中,从项目洽谈阶段起就涉及资金落实问题,但因涉及融资审批的部门很多,金融机构也不能独立决策。

  对于企业的抱怨,银行也有自己的苦衷。作为银行的融资成本也很高,而且汇率波动频繁,要承受一定的损失。企业抱怨融资成本高,银行不能赔本做买卖。

  此外,也有企业反映,"走出去"势必要求国内外资金流通一体化,但现在外汇管理上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结汇过程繁琐,也增加汇兑风险。有企业建议,在一些上市公司里开展自由结算试点,允许企业直接通过商业银行结算国内外资金,同时要明确规定资金禁入股市、汇市、期货市场等非实体经济领域,尽早结束海内外资金使用两张皮的情况。

  创新渠道跳出瓶颈

  要解决"走出去"企业融资问题,需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银行的金融支持,也需要企业自身创新融资渠道。境外直接投资贷款、内保外贷、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融资租赁贷款、债券融资等多种形式逐渐开始成为"走出去"企业新的融资渠道。

  四川省蜀兴种业就赴伦敦用海外上市的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成为川内第一家赴海外融资的种业企业。

  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四大证券交易所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伦敦不仅是欧洲债券及外汇交易领域的全球领先者,还受理超过2/3的国际股票承销业务,为世界各地的公司及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通往欧洲的理想门户

  此次蜀兴种业赴伦敦上市是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农业市场助力中国种企发展,也对"走出去"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做出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随着"走出去"向纵深推进,企业融资规模越来越大、融资工具越来越丰富,功能的综合性、使用的便利性和产品组合的复杂性也随之提升。融资方式由简单的贸易融资发展为境外直接投资贷款、内保外贷、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融资租赁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投资基金融资以及信用保证保险等多种形式。

  有不少企业寻求多种方式解决"走出去"的融资问题,不过也一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缺乏指引,各自为战。同时,民企海外投资的融资渠道窄、成本高,竞争力不足。

  对此,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就曾指出,建立、建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在境外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当地直接融资。再者,加大金融机构对民企海外投资的信贷支持,如采用更市场化的信贷审核标准,允许企业以海外项目本身权益做为担保,给予与境外金融机构利率水平一致的资金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经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经纬在双周座谈会上就建议,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走出去"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应出台政策,允许有条件到海外投资的民营企业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公开发行企业海外投资债券。

  此外,还要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尤其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积极海外并购、整合全球资金,充分发挥其海外分支服务中国企业的作用。郭广昌还建议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企与国有金融机构携手"走出去",加快全球布局。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