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青岛:打通村级公益事业“最后一百米”

  • 发布时间:2015-09-17 10:00:13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青岛,“深受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欢迎”和“农民参与度最高的财政支农政策”这两个奖项,必定要颁给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从2010年启动试点,到2011年全市推开,再到2013年以美丽乡村建设转型升级,截至2014年年底,青岛市共建设完成5148个项目,总投资17.94亿余元,累计受益农民430余万。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奖补资金9.11亿元,带动农民筹资筹劳、村集体投入和社会捐赠等8.83亿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丽乡村建设。两年来,青岛市先后投入1.67亿元奖补资金,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沽河综合治理、库区移民和扶贫开发等“三农”重点工作,分批次确定了146个村(社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集中开展村内道路硬化、绿化植树、美化亮化、休闲场所、环卫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促进了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使项目村庄实现“华丽蝶变”。

  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成制胜点

  事实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在农村实施之初难度大,有大量的制度建设和沟通协调工作要做。

  青岛市财政局副局长曹彦平介绍说,青岛市成立了由市长担任主要负责人的青岛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日常工作由市财政局承担。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纳入党政主要工作部署。不断加大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力度,按照不少于中央补助资金并保持适当增长的原则安排市本级预算。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区(市)结合项目情况,积极引导企业等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根据实施中发现的问题,青岛市在原有办法的基础上修订印发《青岛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原有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进行全面充实和完善。青岛市在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也与新预算法的最新要求进行了衔接。

  在项目管理方面,实行村级申报、镇(街道)初审、区(市)审核、市级备案的管理机制,市级管理重点转移到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任务要求、设置分配因素、加强资金监管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增强了区(市)资金支配自主权和支出管理责任。实行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施工合同制、联合验收制、决算审计制等制度,加强了对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

  在资金管理方面,改变过去按照区(市)奖补资金数额进行1∶1配套的做法,按因素法分配市级奖补资金并提前下达区(市),同时取消区(市)配套要求,实现向财力较弱地区倾斜,推动各区(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均衡发展。同时,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降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筹资筹劳比例,规定筹资筹劳原则上不得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10%,财政奖补比例提高到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80%,省、市确定的贫困村和经济薄弱村可适当提高奖补比例。

  投向农民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项目

  民主议事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灵魂。

  据了解,青岛市一事一议工作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执行民主议事程序,实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将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交给农民。

  “美丽乡村建设不要求村民筹资筹劳,但同样要进行民主议事。”曹彦平介绍说,青岛市实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方案在民主表决前,对项目的建设内容、预算情况、项目所需资金劳务筹集计划、项目建设管理等内容进行公示,由村民对项目方案提出意见,村民委员会在充分吸收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对项目方案进行修改完善。项目建成后,要对项目建设成果、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此外,鉴于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坚持普惠性,青岛市重点投向农民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村内道路、小型水利设施等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示范性,紧紧围绕“三农”工作重点,确定重点扶持方向,分批、分类推进,促进了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形成合力,提高了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效益。

  就这样,146个乡村陆续加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2013年,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选择22个村(社区)进行扶持。2014年上半年,围绕青岛市母亲河——大沽河综合治理,选取大沽河沿岸34个村庄进行打造。2014年下半年,围绕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村,选择90个村进行扶持。

  曹彦平表示,在开展一事一议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中,青岛市注重因地制宜,挖掘本土优势,利用本土资源,保留乡村历史风貌和乡土味道,不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让乡村“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

  小机制实现大效益

  从青岛市的实践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最后一百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这项政策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小投入带动大产出。通过农民筹一点、村集体投一点、社会捐一点、政府奖励补助的方式,初步构建了“政府资金引导、农民筹资筹劳、社会捐赠赞助”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破解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

  其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小项目惠及大民生。坚持将财政奖补资金重点投向农民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村内民生项目,其中村内道路桥涵和小型水利设施项目约占全部项目数量的80%,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小机制实现大效益。坚持民主议事和公开透明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权利,干什么、怎么干都由农民说了算,激发起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基层干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在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曹彦平坦言,目前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底子薄弱、覆盖面广,当前奖补资金规模与农村实际需求项目仍存在较大差距,单靠增加财政投入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呼吁社会各方力量通过社会捐赠、PPP等方式共同关心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另一方面,建成的村级公益事业也面临村级管护意识不强、管护措施粗放、管护方式单一的现状,“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解决这一问题,还要从管护队伍、资金来源、管护措施、保障机制等方面予以探索。目前,青岛市正在努力探索研究村级基础设施管护的有效做法,以期发挥好财政奖补项目的长期效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