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BIT:梦想成真要多久?
- 发布时间:2015-09-15 16:11:00 来源:国际商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欧盟投资协定(BIT)第七轮谈判即将开启。
资料显示,谈判自2013年11月启动以来,目前已进行了一年半。对于双边协定而言,这一谈判时间并不算长,但对于相互投资规模与相互间贸易地位长期倒挂的中欧来说,这一谈判终是越早结束越好。
尤其是近年中欧高层频繁互访营造出的“推动合作”的宏观环境,加上今年1~5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对欧盟投资同比367.8%的惊人增速传达出的民间合作欲望,中欧合作正步入“黄金时代”的现实,没理由不令双方期待更多。
达成势在必行
对于中欧BIT谈判,中欧双方都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个中缘由很多。
商务部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姚铃从经贸合作角度指出,欧盟连续11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2年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与双方巨大的贸易量相比,相互投资规模却不相匹配。
数据显示,201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而欧盟累计在华投资仅1000亿美元。尽管2014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额则由2013年的55.47亿欧元翻倍增长至120.98亿欧元,中国再次成为欧盟直接投资净流入国,但同期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额由2013年的171.02亿欧元大幅下滑到91.39亿欧元。用欧盟驻华大使史伟的话说,目前,欧盟在华直接投资仅占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十分之一,仍与双方经济体量不相称。
姚铃强调,从宏观角度来说,中欧确实也有加快进行BIT谈判的现实需要。
她进一步表示,加大对欧盟的投资力度,以获得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对经济复苏仍然“乍暖还寒”的欧盟而言,吸引中国的投资是提振经济增长和拉动就业的现实选择。
障碍在哪里
截至目前,关于中欧BIT第七轮谈判将涉及的内容并未被透露。而从中欧BIT第六轮谈判6月在欧洲举行时官方“双方就2014年各自提交的建议文本还存在一定差距”的消息可以推断,双方似乎还未进入文本的实质性谈判进程。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研究中心主任何伟文认为,欧盟主要关注中国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国民待遇等问题;中国则关心欧盟的投资法规、标准和管理机制,以及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议题。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哪个议题,谈起来都是个“硬骨头”。何伟文仅以市场开放举例称,市场开放涉及各行各业,这就决定了双方对每个行业的开放程度都有不同的要求,就汽车工业而言,欧盟国家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对此中方如何放开准入有待观察;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4G设备商,动作稍显迟缓的欧盟能否“抛开芥蒂”也是未知数,2013年,中欧双方就曾围绕电信设备掀起了一场贸易战。再加上欧盟通过中欧BIT还需获得28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何伟文始终强调,中欧投资协定的最终达成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
不过,好在双方高层都在推动中欧BIT达成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决心,包括本轮谈判,今年下半年中欧双方共计划举办两轮谈判,加速BIT的达成。何伟文也建议,中国政府高层已经对外明确了中国适应全球规则,顺应自由竞争经济规律的开放态度。随着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中欧BIT虽不能一蹴而就,但却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