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小农水发威 降水少35%粮食不减产

  • 发布时间:2015-09-15 06:34:53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9月9日,看着自家田里6亩水稻长势喜人,安县宝林镇大沙村三组张家堰塘村民张林民喜上眉梢,“亩产600公斤不成问题,算得上丰产。”村里乃至安县其他地区,情况也差不多。

  大沙村本就是个旱山村,在今年这个高温少雨的年份,还能够获得丰收,一个个新建、整修的小农水项目起到了大作用。

  春夏连旱,水稻不减产

  今年夏天,安县遭遇了中度伏旱,张家堰塘也未能幸免。

  根据宝林镇气象站统计,今年前7个月,宝林镇一带降雨只有270毫米,比多年同期减少35%,气温较多年同期偏高1.2℃。连日的高温少雨,导致包括张家堰塘在内的安县部分地区,出现了伏旱。

  除了“天公不作美”,当地的水利设施也已“不太给力”。

  人民渠二处处长万忠海介绍,这里地处人民渠二处的尾端,渠道输水距离太远,上游来水在沿途被分流后,就很难满足当地的需求。此外,年久失修的堰塘蓄水能力不足,根本没办法留存住雨水,即便是有水,水也很难流到田里去,因为渠道不通——田头的土渠早已淤塞。

  已经80岁高龄的村民张林园回忆,这些库塘渠道是50多年前修建的,这些年来,村里没能力管,村民们不愿意管,“已经有30多年没咋清过淤泥了。”

  然而,今年春夏村里的十几口山平塘、蓄水池开足马力。在水稻栽插、抽穗、扬花等生长关键时期,村里的渠道就没断过水。度过了伏旱后,如今村里堰塘里还有一半的水,水稻收割以后秋播秋种,用水也不成问题。

  小农水项目起了大作用

  是什么让这个旱山村出现了如此大的变化?

  省农水局农水处处长陈鹏介绍,这样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区,提升抗旱能力的唯一办法,是兴建储蓄水工程。

  2014年,安县正式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根据统计,在过去一年之内,张家堰塘的8口堰塘得到清理,此外又根据田块分布,新增堰塘15口。算下来,张家堰塘新增蓄水能力5000立方米,疏通渠道6.5公里。

  安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当地结合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按照“谁出资、谁受益”和“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对新建小农水确权颁证,确保所有新建的堰塘、渠道有专人管护。

  张林民说,“整修堰塘、疏通渠道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劳力基本上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完工后,张林民拿到了产权证——他参与投工投劳和投资的3座蓄水池以及自家田头的180多米渠道产权归他所有。

  如此,经过重新整修建设,张家堰塘库塘渠道淤塞的问题迎刃而解。张家堰塘的变化在安县并不是个案。根据统计,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结束后,安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8万亩,节水灌溉面达到13.32万亩。综合统计,全县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36.06万立方米,新增节水能力300.30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34.70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521.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28元。

  □本报记者 王成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