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工的兄弟姐妹建一个“家”
- 发布时间:2015-09-15 05:45:12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北京平谷区张辛庄,有一个同心创业培训中心。中心由一座废弃的小学改建,两排平房之间的空地上,茄子和豆角苗长势喜人。每间教室的外墙上,都写着中心创办人孙恒喜欢的格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热爱劳动,朴素生活,脚踏实地,胸怀天下,塑造自我,服务人民。这也是孙恒这名打工歌手10多年来的心得。“我希望搭建一个文化教育平台,让工人在平台上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孙恒说。
今年40岁的孙恒在北京外来打工人群中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1998年,23岁的孙恒辞去河南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工作,带着吉他,卷上铺盖,坐着农民工专列到北京闯荡。他做过推销员,当过搬运工、送水工。1999年,怀揣梦想的孙恒背着吉他,走遍全国10几个城市,以演唱为生。在行走中,这名“打工歌手”渐渐明白了现实的残酷,这正是孙恒创办培训中心的起点。
为了生活,孙恒每晚都会去建筑工地唱歌挣钱。在这里,他看到了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与乐观的精神。2001年冬天,天津科技大学的学生社团去工地慰问工友,孙恒也跟着去了。他看到工地上50多个工人挤在一个简陋的工棚里,有的工友连被褥都没有。站在工棚里,孙恒弹起吉他,大声唱了起来,工友们由鸦雀无声到掌声如潮,最后干脆一起唱起来。孙恒说:“看到他们那么开心,我意识到,他们需要歌声,我也需要那个舞台。”
2002年“五一”期间,孙恒和三四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创办了“打工青年艺术团”,开始了工地义务演出生涯。两年时间,孙恒和伙伴们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工地义务演出100多场次,观众有2万多人。
孙恒认为,那些80后、90后的新生代打工青年从农村老家来到城市,离开父母离开亲人,失去了社会关系,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非常无助,“我想在城市为千千万万打工的兄弟姐妹们建一个家,建一个社会支持网络”。
孙恒用3年时间做调研,访问了100多名年轻工人,问他们将来的打算,得到的答案是“回不去的家乡,待不下去的城市”,因为他们不会再回去种地,在城市生存又很艰辛。孙恒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有两个重要的社会缺失:一个是普遍的精神文化的迷茫。“一个人没有方向、没有信仰、没有目标,他的人生就会处于一种困境当中,一个群体也是一样”。第二个社会缺失,就是缺乏社会支持。孙恒说,为新生代打工青年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是创办培训中心的初衷,给他们提供一个文化教育机会,同时也提供一个社会支持网络。
2009年,孙恒创办的培训中心开班了。一年开两个班,每个班6个月,是全脱产学习,吃、住、学习、生活都在培训中心。在为期6个月的时间里,这些学员不仅要学习电脑维修和软件使用等知识,还要学习包括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文化课程。孙恒说:“学校通过每天的课程、劳动、分享,让工友们看到更多可能性,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同时希望学员能把公益精神发扬光大。”
目前中心有19名学员,其中4名是高中毕业生,其他是小学毕业。来自西藏的姑娘拉珍说,当别人介绍她来培训中心时,她不信有这样的好事:“我一个小学文化水平的人也能来到这里学习,真是太幸运了。”
让工人免费来这里“充电”“补氧”,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为使培训中心长期坚持下去,3年前,孙恒在平谷租下30亩地,建起“同心农园”,在里面养了800多只鸡鸭鹅。学员用劳动换学习,每周要拿出一天时间参与农园的劳动,用农园的收入支持培训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5年多来,同心创业培训中心已经接收了200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孙恒创办培训中心的事情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今年4月29日,“星巴克全球服务月”北京站活动就选择在这里展开。星巴克全球总裁凯文·强生和200多名员工志愿者来到同心创业培训中心和同心农园,种植桃树和蔬菜瓜果。孙恒和4名培训中心学员演唱了他自己创作的歌曲《我们理想终将实现》:“不怕艰险、坚定信念,我们的理想终将实现。”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