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 发布时间:2015-09-14 03:31:2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冯建伟

  在新疆这片广袤土地上,47个聚居民族在党的民族团结旗帜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用血浓于水的手足情,诠释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一朴素的真理。

  互帮互助是一家

  在阿勒泰市红墩镇,提起“户儿家民俗陈列馆”可谓家喻户晓。这里收藏了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和老照片。陈列馆的主人李红秀说:“我自幼就生活在镇上,收藏这些老物件儿见证了一段岁月,它们记录着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历史。”

  “户儿家”是太平天国和西北捻军汉民的后裔,1869年他们陆续迁至阿勒泰地区红墩镇阔克萨孜村等地,当地人称呼留下来的“老户儿”叫“户儿家”。

  红墩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长期的交往与共同生活中,“户儿家”受当地牧民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的影响,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亲如一家的乡风逐渐得以形成。

  李红秀的爷爷曾经收养了3个哈萨克族孤儿,并把他们养大成人,并为他们娶妻成家。李红秀喜爱各民族的老物件儿,也缘于她有这3个哈萨克族叔叔。

  “哈萨克族称我们‘户儿家’是‘第十三个部落’。由于长时间的世居交融,我们老‘户儿家’人人都会讲哈萨克语,喜欢喝奶茶、吃手抓肉。”李红秀说,“我希望‘户儿家’的优良传统能代代传承,民族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共同进取。”

  核桃园里兄弟情

  赵武忠2000年从四川南充老家到新疆温宿县木本粮油林场寻求发展。对核桃栽培一窍不通的他,一开始就倾其所有承包了30多亩荒地种核桃。原以为凭着一身力气就能种好核桃,没想到第二年春天的一场大风,刮走了他的全部希望。

  正当赵武忠心灰意冷的时候,听人说林场维吾尔族职工莫合旦是个能人、会种核桃。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赵武忠找到莫合旦寻求帮助,没想到莫合旦爽口答应他的请求。“从那以后,挖坑、栽树、追肥、浇水,莫合旦手把手教我管理果树”赵武忠说。

  2003年,赵武忠的30多亩核桃该嫁接了,急需一万多块钱。正当赵武忠一筹莫展的时候,莫合旦说服妻子,再次援助了赵武忠。2005年,赵武忠的核桃结果了,当年收入就超过了万元,2006年达到5万元,2007年超过20万元。赵武忠说我的今天离不开莫合旦兄弟般的帮助。

  莫合旦说,我的技术都是跟林场技术员郭德明学的。自己帮助赵武忠,完全是受郭师傅的影响。

  “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

  达西村是南疆尉犁县孔雀河河畔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经过改盐碱、种棉花、养牛羊、兴水利、种香梨等艰苦创业,把过去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发展成为小康村、文明村。

  “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是达西村的村训。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认为,富而思源,达西村的幸福生活源自党的领导。达西村各族村民都像大漠胡杨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全村村民就是一个大家庭,生产生活上互帮互学,风俗习惯上宽容适应。达西村清真寺依玛目吐尔逊·艾山说,民族团结就是要像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它。

  位于库鲁斯台草原齐巴尔迭区域的千户牧民,世代逐水草而居,如今他们告别了游牧生活,住进了新村。哈萨克牧民巴依山拜依老人告诉记者:从出门骑马变为出门坐车,从烧牛粪变为沼气烧水做饭,从只会拿刀、鞭变为开着小四轮铺地膜,孩子们也从“马背学校”转到内地上高中、大学。

  新疆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全国各地数以百万计的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告别家乡,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如今,又有一批批援疆干部奔赴新疆,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从1997年至今,中央选派了近4000名干部援疆。除人才支援外,全国各兄弟省市还在资金、物资、技术、教育等方面开展援疆。

  民族团结一家亲,内地与新疆发展心连心,今天的天山南北,冬不拉伴着欢笑弹唱,手鼓拍打着幸福的乐曲。新疆,就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充满希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