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一项技术推动的枸杞种植“大跃进”
- 发布时间:2015-09-09 01:30:44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日关注
“柴达木盆地干旱缺水,以前用漫灌,每亩枸杞每年要用800到1000立方米的水,但是用了我们这套水肥耦合技术,用水量就能控制在200立方米以内。”9月初的海西州阳光清透,站在挂满红果的枸杞大田里,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月梅这样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域的主体,这里气候干燥少雨,年均降雨量不足250毫米,是我国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干旱区,也是有名的枸杞种植基地。
枸杞具有抗旱、耐盐碱的特性,作为柴达木盆地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枸杞种植不仅提高了当地经济效益,在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漫灌方式让灌溉用水问题越来越突出。正在推广中的水肥耦合技术,不仅推动了节水的“大跃进”,而且提高了肥效,提升了效益,让柴达木地区的枸杞种植悄然发生了变化。
节水增效:2万亩施肥作业只需一个人
李月梅从事土壤肥料研究工作十多年,在参与柴达木盆地枸杞水肥一体项目之前,她一直在青海省农业技术相对比较发达的海东地区搞土壤肥料研究工作。为了摸清楚柴达木盆地土壤养分状况,2012年,李月梅及其课题组跑遍了当时柴达木地区30万亩的枸杞种植地,完成了枸杞不同生长期氮磷钾养分需求的配方滴灌肥,利用施肥枪施肥,对施肥量进行了精准控制。
“原来施肥我们都是以二铵为主,人工埋肥料,如果地再干点的话,肥料化不开。现在给我们推荐了水溶肥,我们用管子抽着浇,树根吸收得快,效果比较好。”青海柴晶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马广德告诉记者。
可溶性枸杞滴灌肥的成功,只是在大水漫灌的前提下解决了肥料利用率的问题,而最关键的问题是节水。
“大的方向是什么?第一,柴达木盆地缺水,第二,肥料投入量很大。”李月梅向记者介绍,水肥耦合技术作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的最佳技术,可以定量给作物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维持土壤适宜的水分及养分浓度,“在柴达木盆地搞水肥耦合就得解决节水和肥料的结合问题。”
为此,李月梅大胆设想——课题组自己做技术设计,找设备制造公司进行定制,针对大型种植片区的厂房式水肥一体系统应运而生:先在大田通过铺设滴灌设备解决节水问题,再套入肥料溶解环节,修建搅拌池溶解肥料,溶液经过沉淀过滤后,通过滴灌设备输入到大田。
“我们做的这种厂房式设备灌溉效率一天可以达到1000亩以上。一亩地全年生育期肥料投入仅需要110公斤,而以前3年苗施用的商品肥每亩在300公斤以上。”李月梅告诉记者,厂房式水肥一体系统不仅解决了节水和有效施肥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施肥作业效率。
德令哈市柴达木防沙治沙有限公司的枸杞种植面积达2万亩,是第一个引进厂房式水肥一体系统的公司。水肥一体设备投入运行之前,施肥工作完全靠人工进行,费工费水又费肥。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在厂房注意观察操作,2万亩的大田施肥作业,20天就能完成。
数字说话:两年挂果,增产30%
目前,水肥一体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两个成果,利用施肥枪进行施肥,这种方式有利于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的种植户,第二,厂房式水肥一体系统,这种方式有利于拥有5000亩以上种植面积的大型种植户。对于夹在中间的种植户而言,水肥一体系统就显得比较尴尬。为此,李月梅课题组又根据厂房式水肥一体系统设计了中型移动式水肥一体系统。同样是利用滴灌铺埋的方式解决节水问题,不同的是,缩小了肥料搅拌池,通过多次投肥来解决水肥配比问题。
德令哈天源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2000亩的枸杞大田,以前进行施肥作业,需要70、80个人,至少10天才能完成。而现在,用了中型移动式水肥一体系统之后,40、50个人7天就能完成。
“按道理,枸杞3年以后才能有效益,用了这套系统后,两年苗挂果了,头茬采了4吨干果,效益好着呢。”德令哈天源枸杞种植产业合作社的技术负责人何生平高兴地说。
虽说今年的枸杞挂果较往年晚了些,但是2年苗就能实现挂果采收,别说在当地,就是在整个柴达木盆地现有的45万亩枸杞种植大田,这也是第一次。
“农户要看最直观的,叶子绿不绿,或者长得壮不壮。但我们是要用数字说话的。”李月梅说,“我们自己测过,在营养生长期的时候,利用SPAD仪测,叶绿素含量提高35%以上。最后的光合指数,光合效率提高也是在20%以上。最直观的产量,我们报的是增产30%,而以往在成龄树上提高20%的产量已经相当可观了。”
李月梅说,在以前,两年龄的树苗挂果,农户是不采摘的,量不大,费人工不划算,但现在,这些幼苗已经可以产生经济效益,提前回报种植户了。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