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赵宏成:“技术烂在肚里,不如用在地里”

  • 发布时间:2015-09-02 03:32:3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马玉

  一大早,81岁的赵宏成熟练地骑上他的老伙计——凤凰牌自行车出了门,像往常一样到村里看看大伙的高粱。穿行在两侧布满高粱的乡间路上,1米8的高个子使他大老远就能被乡亲们认出来。

  赵宏成,山西沁县人,退休前曾当过乡镇党委书记,从农业局、农工部到扶贫办一水的农口部门都写有他的工作履历。他打趣地说:“我就是个老农民,一辈子不曾离开过。”

  “玉米只要皮干、切不动都熟了,这个时候收,出粉率高,产量高。不及时收的话,一打霜产量就受影响。”骑车走村入户、指导生产给村民讲解种植知识,跑得多了,老赵知道农田怎么种效益高、村民缺少什么。在老赵的讲解下,村民养成了及时收割玉米的习惯,回茬麦地,仅3天就扩大了300亩麦田。

  沁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出身农村的老赵也选择在农口部门工作。虽说只读过三年书,但老赵的农业种养知识一点不比专家少。他说,自己就是往庄稼地里跑得勤了些。多年的坚持让赵宏成养成了习惯:一大早到单位,没什么事就骑上自行车往村里跑。下乡成了他工作的常态。

  跟农业打交道的61年里,他骑坏了5辆自行车,走遍了沁县13个乡镇306个行政村,骑行了30多万里路,指导的农户不计其数。

  退休后,老赵也没闲下来。2006年,沁县成立了晋汾高粱公司,专为汾酒生产供高粱,上千亩的种植规模需要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种植。公司第一时间找到了老赵,请他作技术顾问,老赵欣然答应。这以后,一辆自行车,一个人在田间跑得更勤了。

  “你家高粱地得浇些水啊!”驻足在村民地里,赵宏成一手捏着高粱,一手丈量着尺寸。

  2014年,高粱公司与种粮大户们签订了订单。为了保障产量,国庆期间老赵每天骑车35公里,跑遍了新株、上官等十几个种粮大村查看高粱长势。

  在高粱的成熟期,他每天的电话更是不断:“老赵,地里的高粱能收了吧?”多年的经验告诉老赵,“别急着收,现在太阳光照射还很充足,目前是高粱灌浆的最好时期,能增加淀粉。”

  他说:“还是农业熟悉,多年农业部门积累下的经验、技术与其烂在肚里,不如用在地里。”穿行在乡间田地义务当农民的种地顾问,从种植到养殖、从播种到收获,从脱贫到致富,当地农民都称他是“农业通”、“活字典”。

  沁县的水土条件好,生态优越,适合于发展有机农业,但必须保证不施化肥。可村民听了,大多不愿意,“不施化肥粮食肯定得减产啊!”改变种粮习惯着实费了老赵一番功夫。他说,跟农业打交道久了就能摸准种地的道道,也总结出很多经验,“老百姓最可怜,庄稼地挣不些个钱,自身还存在小农意识。”他只能骑着车挨家挨户解释有机农业的好处。

  “专业户、重点户,离开科学难致富。”老赵自己编了顺口溜,找了平时对自己信得过的几户村民,指导他们试种。一年下来,老赵成了这几户村民的贴身庄稼顾问。虽然粮食产量没有提升,但是有机的名声让农户卖出不错的价格。以点带面,逐个突破,老赵明白农民得看到结果才能放手去干。

  发展有机农业,打造有机品牌,一家一户是不行的,必须规模化才能保证土壤有机。赵宏成骑上单车从农委到农户开始挨个做工作鼓励发展合作社和土地流转

  如今,有机农业已成为了沁县的品牌,该县被评选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达10万亩,认证面积达7万亩,10高粱亩地村民收入近3万元。老赵说,这还不够呢,还要再跑上几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