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高粱正飘红
- 发布时间:2015-04-28 08:34:16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菜花黄,高粱红,蔬菜绿,一年四季都有游人来!”3月29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村民梁显华与30多名村民在农业公司给高粱禾苗浇水,“把土地入股公司,农民变工人,还成了分红股民!”
与梁显华一样,村里有600多人成了产业工人。这得益于该区农业综合开发按“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开发”的思路,加大土地治理、现代农业产业等涉农项目整合力度,集中投入酿酒高粱专用基地建设,探索实践“多个项目整合,一个产业发展”的模式。
自2010年以来,基地建设共投入资金1.2亿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投入项目5705万元。集中连片建设高粱基地,配套蔬菜轮种和加工,带动发展近郊长江生态旅游,建设特色示范新村,并以泸州老窖集团公司和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为依托,让高粱红了新村,使新村变了景区,乡村旅游风生水起,促进了泸州老窖集团公司和当地农民的共同发展。
一条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一二三产业联动的新农村持续建设新路越走越宽。
以工哺农新农村绽放新风景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如何发力?江阳区给出答案。
首先,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政府与泸州老窖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泸州红高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龙头企业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的方式,把企业原料基地建设与城乡统筹紧密结合起来,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名酒名园名区”。在项目核心区实施以“确实权、颁铁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1916户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为公司股东,实现5000亩土地集中连片打造。
其次,创新管护机制。培育和新成立5个专业合作社与红高粱公司一并采取“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组织实施”的方式,切实加强对基地的管理。
再其次,创新市场营销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行统购统销模式,建立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营销方式,确保农产品产销两旺,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同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农业生产企业做好著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的培育、申报工作,注册地域商标。
最后,创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农民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后,专业合作社组织剩余劳动力,为红高粱公司种植高粱、蔬菜;有的村民经过培训,可以到泸州酒业集中区当产业工人。园区建设还把近郊优势与充分挖掘高粱产业旅游、文化内涵和七月高粱红的壮观景色相结合,以文化搭台,极大地丰富了酿酒高粱专用基地建设的内涵。
“着力打造集产业、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新村,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全面小康。”江阳区委书记朱华说,“名酒名园名区”即依托名酒——泸州老窖,带动名园——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和泸州老窖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促进名区——“两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三产联动的示范区建设。将这个项目布局在黄舣镇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周边,项目覆盖3个镇35个行政村4.8万人,总面积148.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5000亩。
“在新农村建设中,泸州江阳区推出的‘名酒名园名区’实践成功后一定能成为‘中国西部的泸州模式’。”四川省社科院的专家们认为,“该区在‘以工哺农,三产联动’发展思路和模式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两化”互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项目区,已入股农业公司的5000亩土地也“显得很忙”:上半年种有机高粱,下半年种蔬菜。有机高粱销售给泸州老窖公司做成高端酒,蔬菜通过品牌运作,销售到成都、重庆等大城市。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资本高投入,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为公司化运作。泸州红高粱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一头联系市场,一头联系农户。通过土地适度流转,土地变股份,集中土地成片发展高粱,为中国名酒泸州老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让工业和农业实现有机联动。
在技术上,位于项目区内的泸州农科所给予红高粱公司技术支持,提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国窖红1号。在销售上,泸州老窖公司直接收购有机高粱,做成高端酒。整个运作依靠品牌经营,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农工贸一体化。
“这完全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黄舣镇党委书记李家秀说,城郊新村农户要一家一户养猪,不现实不说,且环保要求不达标,附加值也低。为此,他们探索出了一条“种粮”配套的生态低碳之路。
“生产组织形式创新,解决了农民的持续生计。”江阳区区长付小平说,名酒名园名区既是工业园区又是农业园区,便于组织近郊观光旅游。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既延伸了农业产业链,让农民变身为股东、产业工人、农家乐老板后腰包更鼓,又让龙头企业在参与过程中有了可观的投资回报。
在项目区内,农民一般都有3份收入。“村民将土地入股泸州老窖红高粱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每年分红,在酒业园区打工每月每人还有1000多元的工资。”来龙山村支部书记唐弟莲说,“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园区打工收入”三份收入完全能支撑得起一家人在新村聚居点快乐生活。如果开办农家乐,“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经营农家乐收入”三份收入同样解决了农民的持续生计问题。
将高粱作为主导产业,推行高粱、油菜和蔬菜轮作,同步拓展桂圆等名优水果基地,初步形成了高粱、蔬菜、水果、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其中,建成有机高粱基地4.2万亩、效益蔬菜基地3000亩、特色水果基地2500亩、“沿江龙眼生态长廊”休闲旅游带22公里。
2014年,项目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50元,同比增长1950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3213元。
三产联动幸福新村飘酒香
“这里的乡村田园风景很美,的确是休闲观光的好地方。”从成都来此旅游的袁长海说,“走在桂圆林的沿江路上,风里都带着酒香。”
农民说,生活变好了;市民说,风景变美了。产村相融的发展格局,不仅让江阳的风里飘着酒香,还让江阳农民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这个变化靠什么?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力。
一是坚持“五统一”,在项目区内实施良种统供、秧苗统育、技术统标、肥料统供、病虫统防,示范推广酿酒高粱漂浮育苗技术、小拱棚集中育苗、“1525”规范化带状种植、地膜覆盖栽培、膜侧栽培等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推动酿酒高粱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积极探索推广高粱+茄子(辣椒)间套等“粱—菜—菜”粮经复合种植模式,示范基地生产面积3000余亩,辐射推广面积2万多亩,亩产值近万元,有力推进了项目区提质增效。
二是大力扶持种植大户和业主,先后培育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江阳区君诚果蔬专业合作社等12家酿酒高粱种植业主,带动全区农民新增高粱种植5000亩以上。
三是项目区建立以“公司+专合社+生产小组+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农技进村入户培训,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项目区基本实现了以高粱为主的绿色、有机生产,并建立起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种植、加工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有效监控。大量科技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泸州酒业做大做强、提升品质提供了质优量足的原料保障。乡村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乡之间的交汇,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如今,依托名酒,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成面积达1万亩,汇聚111家白酒相关企业,带动3万人就业;依托名园,黄舣城镇建成区面积3年拓展近4倍,城镇人口增长10倍多;依托名区,农村、农业和农民今非昔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过上了“共享城市资源、独品田园风光”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