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获奖不再孤单寂寞冷?
- 发布时间:2015-08-31 09:30:46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刘慈欣获“雨果奖”
科幻题材难脱小众
■特约记者 程喆
“雨果奖”是科幻界较著名的创作奖项之一,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该奖项。不过,《三体》的一花独放,反衬出的是科幻小说界的整体低迷。就整体而言,无论是科幻小说的创作、出版,还是改编拍摄成影视作品等衍生艺术形式,科幻题材依然是仰望星空的孤独者。
神奇《三体》 文理科生的教材
任何小说简介都不足以描述这样一部宏大叙事,尽管它看起来并不那么复杂:外星人截获了来自地球的信号,并计划侵略地球。面对外星人的企图,地球人分裂为两大阵营——一方期盼地球被推翻重新来过,外星人则能帮助他们扫除社会的黑暗;另一方则决定抵抗入侵。
“拯救派”和“降临派”的对抗,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有出现,这样的情节老套平庸,为何《三体》成功了?
《三体》的核心竞争力自然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外加逻辑严密的推演。好的科幻作品,除了要向读者进行科普外,同时也要能够激发读者对于知识的学习欲望。
就《三体》而言,文科生看了,需要恶补物理学知识、天体力学知识、太阳系的二维化等;理科生看了,则要明白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黑暗森林体系”和“宇宙社会学”概念。
越来越多读过《三体》的人开始跟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挑刺“吐槽”,甚至发展成如果不能谈论一番,就显得过时,并通过各种途径补上有些“边缘”的知识,这就是科幻的魅力。
实打实硬科幻
有评论指出,《三体》能获得雨果奖,是因为其讨论的命运终极问题,在欧美市场上也不常见,这类作品很容易走向宗教和神学结尾,而不会在科学层面给出一个终极解释。而《三体》难能可贵的是就在于它的“硬”。
所谓软硬科幻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大概的含义是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科幻迷们读完一部作品,自然会有所判断。
本届“雨果奖”的最佳科幻电影给了《银河护卫队》,然而《银河护卫队》算不上真正的科幻,科幻含量还不如《明日边缘》《我,机器人》《星际穿越》等,充其量和《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一样,只是披着科幻的外衣,讲述英雄人物故事,这类所谓的外太空场面、“漫威世界体系”,只是为了人物而服务的。
《银河护卫队》这类就是软科幻,而硬科幻中的人物都是为这些科幻点子服务的,故事也是围绕这些科幻点子展开的,人物反而不重要。
尤其是在《三体》第三部中,刘慈欣的想象力已经超越了手中的笔,大量的科幻描写,几乎跳过了剧情和人物关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三体》文笔不好、人物不行,因为这些本来就不是重点。
情怀跨越文化
《三体》中自然有经不起推敲的物理知识,但这不妨碍人们在读完这部小说后进行反思。
好的科幻作品,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机械的堆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纽约客》称,应该是“对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而“三体”理论所暗含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倾轧和制衡,以及书中承担保卫地球使命的主角们的不同抉择,都将小说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用刘慈欣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觉得最吸引读者的,恐怕是人和宇宙文明的关系”。
这也是小说中能让人反思的点。现在人类积极地想要和外太空文明取得联系,但在《三体》系列中,刘慈欣认为,人类不应该轻易暴露地球在宇宙之中的存在,因为人类并不知道外星文明各方面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价值观、道德准则,更不知道宇宙之中有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即便外星文明是好意的,和外星人接触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甚至可能会遭遇不可预知的灾难。这个逻辑可从地球上的人类和昆虫这些动物的关系来推断。
刘慈欣的这个理论竟然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理论不谋而合,且走在霍金之前。2010年,霍金发表言论称,对于外星生命,人类要做的不是积极尝试接触他们,而是尽可能避免与其接触。这正如《三体》强调的,整个宇宙文明的状况如何,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尴尬《三体》 科幻大局难撼动
正如《大圣归来》让动漫迷看到了中国动画的春天一样,《三体》的出现,也让科幻迷们高呼:中国科幻要走向世界了。然而,刘慈欣自己都抱着悲观的态度,因为中国科幻还没有形成产业。
在获得“雨果奖”之后,他也一再表示:“中国科幻当前的状况不容乐观。”除了名家名作太少,作品成熟度不够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出版能力、受众人数和市场规模的差距。科幻杂志《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先生的看法也是如此:“我们最大的客户群是高中生和大学生,科幻作品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想象力,通过构架一个新的未来、新的世界给自己带来愉悦。中年人往往被现实改变最多,所以对科幻作品渐渐敬而远之。”
我国目前只有《科幻世界》一本杂志坚持几十年,可见科幻出版力度很小,还需要长期培养。
科幻需要成为一个体系,要让作者赚钱。在美国、日本、欧洲,从一个文字的作品然后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再到周边衍生产品,甚至主题乐园,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背后有足够大的经济利益去支撑,作者有不断的动力去写作。而在中国,大多数作者还处于业余写作的状态。
即便现在大火的刘慈欣,除了《三体》畅销以外,其他长篇小说的销量并不乐观。
高处不胜寒
“从《三体》开始,我毫不怀疑,这个人单枪匹马地将中国科幻文学提高到了世界级的水平。”这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给《三体》的评价。
实际上,除了刘慈欣外,韩松、王晋康都是很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但《三体》的光芒,掩盖了其他作品。“单枪匹马”是何等的落寞,《三体》曾经连续3年拿下中国科幻银河奖。迄今为止,《三体》三部曲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册,创下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发行纪录。
不过,刘慈欣说,《三体》只能算是特例。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科幻作品的销量只有数千册,《三体》热卖不能代表国内科幻作家的现状。“单靠写作可以养活自己的科幻作家不超过3个。能养活自己的,只有销量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三名都不可能。”
姚海军称,目前国内优秀的作者和作品并不多,“真正的一线作者,每年能够创造长篇的作者寥若晨星”。
他举例,从2003年开始出版的《中国科幻基石丛书》,目前也只出了不到30本,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厦“石料”的缺乏。
《
下转10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