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百“氚”聚尖端成果 谋未来攀科学巅峰
- 发布时间:2015-08-31 01:30:30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盛 利通讯员李智勇
8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学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氚科学与技术学术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是我国在氚科学领域举办的首次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
中国工程院彭先觉、傅依备、柴之芳、武胜院士以及来自科技部、ITER执行中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的300余位我国氚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交流了5场大会邀请报告、60余项分会场口头报道、100余篇大会张贴报告和论文,这是我国氚科学与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的首次集中亮相。
在全球科学界聚变能源研究不断深入的当前,氚作为核聚变不可缺少的燃料,其科学研究、技术与工程发展愈发受到国内外重视。大会承办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所长赖新春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关系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科研领域,氚在军事和民用核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尽管氚科学研究成果卓著,但由于过去其与国防领域的特殊关系,使氚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活动较少。本届大会的召开将有力推动氚科学技术与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培养聚集相关科研人才,促进科研人员与国内外同行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进行科研合作、共攀科学高峰,对提升我国氚科学与技术水平、推进氚科学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大会交流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汪小琳研究员、中物院材料研究所罗德礼研究员、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彭述明、中物院彭先觉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分别作了《我国聚变堆氚工厂技术基础、挑战及近期规划》《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氚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氚化学与技术研究进展》《核能的未来与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氚生物效应及防护技术研究》等大会特邀报告,从我国核聚变、核能发展以及聚变堆氚工厂和氚的基础研究等方面介绍了目前氚研究的科研进展与前沿科研成果。
作为我国氚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罗德礼研究员在会上表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在参与ITER项目方面,目前已经完成了中国ITER TBM模块涉氚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关键单元技术的先期研发,涉氚系统概念设计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完成了涉氚系统概念报告,研究确定了涉氚系统流程、主要功能组件及参数及各子系统的界面参数等,并通过专家审查。这使我国成为七个参与ITER国际合作项目国家中,第一个签署TBMA、第一个完成涉氚系统概念设计报告的国家。
而在中国聚变反应堆氚工厂概念设计方面,罗德礼透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作为项目牵头责任单位,已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合作完成了中国聚变反应堆氚工厂概念设计,提出了我国聚变反应堆氚工厂氘氚内燃料循环回路,氚安全与包容系统总体设计,研究确定了各子系统功能要求、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参数等;开展了大量氢同位素分离技术、氚分析技术、氚安全包容等关键单元技术研究,初步掌握了未来氚工厂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汪小琳表示,在开发核聚变能源的科学可行性已经得到实验证实的当前,我国科学家通过参加国际ITER项目,已为建造可长时间运行的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提供了重要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针对CFETR氚工厂的总目标要求,未来中物院将在全面开展氚工厂概念设计的优化及关键技术预研,掌握大规模氚燃料循环等关键工艺、关键涉氚材料及专用技术设备;完善氚工厂国内相关研究平台,并培养相关领域各类人才,最终使我国基本具备CFETR等未来磁约束聚变堆氚工厂的工程设计能力。
会上,相关领域300余位专家学者以大会特邀报告、邀请报告和张贴报告等形式,梳理我国在氚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分析氚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提炼研究发展方向,为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出谋划策。与会人员还围绕氚化学与氚工艺、氚与材料、氚分析、检测与生物效应分会场讨论,对我国近年来在氚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行深入的探讨,共享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当前氚科学与前沿技术,探讨氚研究领域的发展愿景。
作为我国氚科学技术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盛会,会议还首次为优秀青年氚科技专家颁奖,并对优秀论文、优秀张贴报告进行表彰。其中,中物院材料研究所熊仁金、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倪木一、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所周晓松等获得“氚科学杰出青年”奖表彰。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