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梦想之花在泥土中绽放

  • 发布时间:2015-08-27 03:31:51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李琭璐

  是在喧嚣的大城市捕捉机会,还是回到乡村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大学毕业生陈超、李飞、周诚选择回南京农村创业。他们的创业梦是从踏实地种杨梅、搞乡村旅游和创办合作社起步,在家乡发展生态农业,在泥巴里盘出“金子”,在激情中追逐梦想。这里,满目青翠、错落有致的茶园、果园遍布山间。在游客眼里,这里仿佛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在陈超、李飞、周诚眼里,青山处处蕴含着致富因子。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把汗水挥洒在这里我才觉得踏实”。陈超朴实的话语道出一个道理:梦想的种子一定要播散在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地上。

  借政策,扶上马带一程

  26岁的陈超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稳重,2012年他毕业于兰州商学院,取得法学和设计双学位,按说找份工作并不难,他却选择了回乡创业。

  “一次我和父亲到宜兴游玩,买了点杨梅,感觉特别好吃,因此萌发了种杨梅的想法。”陈超说,回到家后,他承包了近300亩地种杨梅,兼种板栗和茶叶,还特意聘请溧水区科技局的专家做顾问,并请东南大学博士为“杨梅谷”做了详细规划。

  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种植的杨梅树死了200棵,损失20多万元。“农业项目贵在坚持,做事更要脚踏实地。”陈超说,去年第四季度,他的项目入选“南京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获得50万元资金支持,区人社局又提供了40万元免息贷款,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陈超说,他种的不少是已经长了三四年的杨梅苗,再过两三年就可以结杨梅果了,“接下来将扩种到500多亩。”杨梅的采摘期很短,一般只有10余天,陈超此次种的杨梅一共有45个品种,可以延长杨梅采摘周期至一个月。在不久的将来,他将研发盆景杨梅以及杨梅酒等系列产品,让杨梅成为溧水乃至南京的一大特色。

  对于更多大学生而言,创业也许仅仅是个梦想,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政策将其“扶上马、送一程”。

  针对大学生在创业伊始面临的资金短缺、发展瓶颈等问题,南京提出“创业七策”,即提出要将南京打造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首选城市,从资金、投融资等七个方面明确青年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全市遴选出优秀创业项目453个,资助资金总额达7440万元。

  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南京市建成经认定的创业基地147家,其中全市已评估认定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基地49家,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栖霞、江宁、浦口等3个大学聚集地,分别建成了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特别是政府与南工大联办的“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第一期3000平方米初始孵化器已正常运作,入驻初创大学生科技企业62家,博硕士团队达50%以上。

  借网络,整合资源捕捉商机

  李飞与陈超不同,除了有创业想法、资金支持外,李飞借助网络使自己成为了“集成服务商”。

  2007年,李飞从扬州教育学院毕业,来到南京江宁横溪街道云台社区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横溪西瓜远近闻名,但瓜农不知道该往哪里销,城里人又不知道在哪里买。李飞立即找人做了个网站,每天将田间地头收集到最新的西瓜、草莓、油桃等农产品信息发布在网上,为网友在线答疑,不少人“顺藤摸瓜”找了过来。两年多的时间,李飞通过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就达10多吨,为村民带来的销售收入达100多万元。

  这时,江宁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2012年4月,江宁区“五朵金花”开村,随后的“五一”小长假,3天就接待了游客近3万人。“为何不做一家横溪乡村旅游地接社,为到横溪的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李飞迅速写了项目计划书,到街道领导那里毛遂自荐。当年10月,在街道的支持下,李飞牵头创办了南京飞跃彩虹旅行社有限公司。

  整合了当地的农家乐、度假村、景区等乡村旅游资源后,李飞组织成立了“横溪乡村旅游联盟”,陆续和42家旅游企业、82家农家乐和23家民宿签订了合作协议,设计了多条特色旅游线路,通过统一的营销平台进行推广。

  乡村旅游,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总带着一股“土气”,而李飞想做的,就是让它也能变得有文化内涵。

  乡村景色秀美,但乡间小路七拐八弯,很不好找。李飞找到南京师范大学地质科学院的龙毅教授团队,请他帮忙建设了“甜美横溪”智慧旅游导服系统,该系统于2014年2月份正式上线,“游客只要下载软件到手机上,就像带了个电子导游,它能帮你指路,给你推荐好吃好玩的,用户还可以点评农家乐,系统根据口碑自动排名,目前已经有1万多次的下载量。”

  事实证明,文化创意不仅给乡村旅游注入了“灵魂”,而且利润率也比传统地接产品要高出很多。两年前,旅行社的主营业务收入还只有253万元,2014年已经超过450万元,其中创意旅游产品占了七成,利润也从一开始的5%上升到了20%,2015年营业额有望再翻一番。

  而李飞的“江宁乡村创意旅游工作室”项目,也在团中央和农业部主办的2014年中国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中,获得了优秀奖的好成绩。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在此次比赛中提到,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靠制度来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靠大家来做。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不仅需要相对稳定的政策、项目支持,更需要动员社会资源参与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借经验,“7+24”浓缩历练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八卦洲人,周福安见农村土地荒废,于2009年着手土地流转,规模种植,2011年创建了南京缘派蔬菜专业合作社,从事蔬菜种植销售。合作社共流转土地600余亩,合作社成员达146人,不仅将荒废的土地统一规划种植,更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儿子周诚大学毕业后跟随父亲从事蔬菜种植销售,“上学时觉得高考很辛苦,创业后发现,那点苦根本不算什么。”周诚说,大学毕业后做蔬菜和葡萄的种植,除了收发货,还要天南海北跑果园。他希望果农用有机肥施种,逐渐改良土壤。新建的现代葡萄产业园,规模100余亩,利用有机肥改变土质,在种植葡萄的同时,充分利用土地种植蔬菜、瓜果,立体化种植。虽然有父亲的宝贵经验,周诚依然不断想着如何创新。

  2013年,父亲在南京市区开设了4家蔬菜直销店。直销店采用会员制度管理,每天把新上市的蔬菜品种、价格用短信息等方式发送给会员。第二年,周诚在顾客的建议下开始在淘宝店和微信上销售蔬菜和葡萄,订单多的时候,周诚也要扮成快递员送货。除此之外,周诚还跟着父亲在基地开设了“派缘居”农家乐,让市民在前往基地观光的同时,也可品尝到合作社自己种植的无公害蔬菜。

  在江苏省大学生返乡的创业者中,流行“7+24”的工作制,即一周工作7天,除了睡觉时间外,基本都在工作。也许因曾亲身经历,记者采访的这三位创业者建议大学生们,不妨先就业再创业。就业会让人弄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诞生更清晰的创业目标,还会积累宝贵的人脉,给创业成功增添筹码。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