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穷人的孩子也能上学
- 发布时间:2015-08-26 08:31:09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浪潮始于18世纪~19世纪。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英国却不是第一个开展现代教育改革的国家。19世纪中后期,英国人发现自己居然在技术上落后了,有人便提出传统的教育体制是桎梏技术发展的罪魁祸首之一。就这样,由中产阶级牵头、获得贵族积极参与、呼吁社会中下层阶级关注教育问题的教育改革就此展开。
贵族垄断教育资源
传统的英国社会,上层与下层阶级之间界限分明,很难逾越。教育更是如此。
维多利亚时代,文法学校、公学和大学的大门只向贵族和有钱人家的男孩们敞开,即所谓的“精英教育”。广大来自下层阶级的孩子只能面临十分有限的选择,女孩要想读书更是天方夜谭。
维多利亚时代的学校风格严肃阴郁,老师们罚起学生来毫不留情。教育体系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会垄断了执掌教育的权力,贵族垄断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工业革命则剥夺了许多生源,造成政府和社会普遍对教育的热情不高,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恶劣的教育环境循环往复,制约了当时中下层阶级的教育前景。
教育走向世俗
维多利亚时代,执掌教育的权力控制在教会而非政府手里,1870年英国出台了《初等教育法》,不仅挑战了贵族的垄断,也挑战了教会的权威。
1892年,来自伦敦某学区的一位监考对一场宗教教育的考试结果提出质疑。在他看来,“耶稣的父亲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应该是“约瑟”,孩子们这样理解的原因是老师没有教给他们耶稣的神性这一面。他先是写信给教育委员会投诉,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之后,又写了一篇文章投给当地的一家宗教报纸。这篇文章如晴天霹雳般结束了教育委员会平静的宗教教育历史,掀开了它后期关于宗教教育问题激烈辩论的序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19世纪晚期的初等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宗教影响的影子,但政府毕竟为它转向世俗的现代化教育迈了很大一步。学校采用更加符合现代化需求的课程设置,并尽量削弱宗教色彩,让它真正面向大众。
教育改革的成果绝非一朝一夕可见。但无论是在何时何地,教育的目的始终是为了人的健康成长。19世纪中后期,投身这场教育改革的英国人欣喜地发现,虽然孩子还是算不好算术,但他们却能在家里烧一盘好菜,或者制作一把椅子。这些孩子因学习知识而获得的成就与满足应该是这场教育改革最宝贵的财富。(据澎湃网)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