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电梯产业真相 没钱升级技术

  • 发布时间:2015-08-26 08:30:56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钱炜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销售与安装电梯最多的国家,而且近年来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远高于中国GDP的增速。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约有350万~360万台电梯,预计2016年将突破400万台。电梯业的发展,与狂飙猛进的中国房地产业密切相关。对此,用一个数据就能证明中国的建筑总量有多大:在2011年~2013年,中国总共消耗了64亿吨水泥,远远多于美国整个20世纪消耗水泥的总和44亿吨。

  在湖北荆州7·26扶梯事故发生之后,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却非常紧张,不仅因为出现故障的申龙电梯就出自苏州汾湖,更在于,电梯产业是苏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每安装5台电梯扶梯,其中就有3台产自这一区域。然而,在荆州扶梯事故发生之后,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电梯厂家本就面临着一次洗牌考验,而此次事件无疑将使这一局面更为严峻。

  技术空心 有的企业竟没有生产线

  苏州汾湖开发区与中国无数个充斥着水泥路与混凝土建筑、整齐划一、死气沉沉的工业园区不同,100多家电梯企业散落于农田和成片修得像别墅一样的民宅之间,显得颇有生气。

  今年60岁的汾湖人姚永其,自1994年起涉足电梯行业,亲眼目睹并经历了当地从几家乡镇企业发展到中国电梯重镇的过程。

  如果没有电梯产业,薛雪龙高中毕业后也许只能在家帮父母种田,申龙电梯创始人袁华山仍是乡里的一名裁缝匠,姚永其还在当地教语文。自1983年起,薛雪龙就在吴江电梯厂做技术人员,随着电梯厂改制,又与日本铃木成立合资公司,后来日方撤资,又成为民营企业。目前,他已经是铃木电梯的常务副总。而另一位电梯生产商陈老板的事业,则是从吴江电梯厂的安装工人起步。“如今汾湖的电梯厂老板,绝大多数都是当年吴江电梯厂出来的,很多都是过去的电梯安装和销售人员。”姚永其说。实际上,后来也曾成立过电梯公司的他,当年也在汾湖的一家电梯公司当销售。

  “如果说全国最早的14家电梯生产商共有5000名员工的话,那么现在这5000人都已经成了电梯行业的老板或元老。电梯行业在全国的大专院校里并没有相对应的专业来培养人才,就靠企业里师傅带徒弟,如今这一行的人,可以说都是这5000人的徒子徒孙。”姚永其说。为解决电梯行业的人才问题,2012年,康力电梯与常熟理工学院合作,开设了中国首个电梯本科专业,每年招收20人,但仍是杯水车薪,无法根本解决电梯行业长期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

  “有的电梯生产企业,可以一条生产线都没有,全部从外面采购零部件,再卖给客户。实际上,他们只提供了一个电梯系统方案与安装服务。这就跟苹果公司将富士康生产出来的手机贴上自己的商标一样,只不过,手机是组装好再出厂出售,电梯是把所有零部件直接运到现场再安装。”姚永其说。

  试验塔悖论 全国浪费了10亿元

  进入汾湖地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远处一幢幢又细又高的建筑物。姚永其介绍说,这就是电梯企业的特有标志——电梯试验塔。

  目前,全国最高的电梯试验塔在沈阳博林特电梯公司,高177米,可试验10米/秒的高速电梯与双轿厢电梯,拥有15个井道。而汾湖地区最高的试验塔属于康力电梯在建的第二座试验塔,尽管仍在建设中,现有高度已经傲视群雄,建成后将高达228米,也将是全国最高的。

  姚永其说,按理,企业每接到一批订单,需要在给用户安装之前,在试验塔里先测试一遍。试验塔不仅仅是企业炫耀实力的手段,而且是每一家整机生产企业必须拥有的“准生证”。2013年,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电梯整机生产企业必须要有试验塔才能向其颁发“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这就造成了一个怪现象:一家已经生产了4年的电梯企业,过去一直用其办公楼里的电梯作为试验塔的替代。如今,该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到了要重新申请的时候,但根据新规定,必须要先建造试验塔。

  “申请一个A级电梯生产许可证最少需要2000万元资本,而建造一个几十米高的试验塔成本就得六七百万元甚至1000万元,这样一来,很多企业的钱大部分用来制造他们实际上并不怎么使用的试验塔,而没有财力与精力去抓管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根据估算,仅新规定实施两年来,全国电梯企业就在建试验塔上浪费了10亿元。”姚永其说。

  另一方面,这样的准入条件也造成了只要有钱,就能拿到电梯生产的许可证,容易带来泡沫,并不利于民族电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个体现国内电梯企业无序发展的典型例子,就是全国共有“苏州富士”“昆山富士”“惠州富士”等30多个“富士”品牌的电梯厂家。它们都是内资厂商,只是打着“富士”的品牌,好让用户觉得它们有“外国血统”。姚永其说:“其实,日本类似的电梯品牌叫富士达,在国际上非常有名,而真正的日本富士公司根本不生产电梯。”

  “整个苏州共有77家数得上号的电梯厂,实际上只留7家就足够了,今年肯定要淘汰一批小厂家。”汾湖一家电梯厂老板这样说道。姚永其也表示,伴随中国房地产业的步伐逐步减慢,2015年将成为中国电梯业的转折点,大企业继续扩大,小企业愈加难以生存,将会第一次出现制造企业数量的减少。预计到2015年末,全国的电梯企业不会超过550家。

  维保之忧 全国总缺口5万人

  在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上,姚永其认为国产电梯与外资品牌电梯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但国内客户大多优先选择外资品牌。

  河南迅达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晓军也表示,国内企业的产品一般集中在4米/秒速度以下的电梯,多用于20层楼以下的建筑,外资企业则擅长高速电梯、双轿厢电梯等高端产品。“如果是一个外资企业生产的2米/秒速度的电梯,与国内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可能并不占优势。因此,双方并不在同一层面上,不好做比较。”

  近些年来出现的电梯恶性事故,大多都是与安装维保有关。姚永其表示,国内电梯安装维保力量严重不足,“因为最有经验最优秀的安装工人都已经当电梯厂老板了”。目前,全国电梯年增长50万~60万台,按发展该需要每年2万人~3万人增加到维保队伍中。电梯安装维保的人员不足,严重影响了电梯的运行质量和安全。

  此外,姚永其认为,电梯行业协会大多盲目崇拜和信任国外品牌国外技术,多年来并没有主动引导国内电梯厂家的创新,提升民族产业的质量。而监管机构仍停留在纸面上的监管,实际上并没有严格落实。

  (据《中国新闻周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