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华裔作家伍绮诗征服欧美文坛
- 发布时间:2015-08-26 08:31:07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荣筱箐
伍绮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被美国亚马逊网站选为2014年最佳图书。2015年5月,这本书又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前10名,有人评价它,“这样的故事即使我们听说过,迄今为止,也从未在美国小说里见过”。7月,它的中文版面世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伍绮诗火了,可她自己还不知道
其实,《无声告白》的英文版去年6月底由企鹅出版社在美国正式出版之前,看到样书的评论界已经有不少叫好声,但伍绮诗心里还是没底,直到6月24日早上。
“那天我正在餐桌前陪儿子吃早餐,边吃饭边刷推特,突然有人发来一条短信:恭喜恭喜!我有点吃惊,回问道:恭喜我什么?对方说,你的小说被亚马逊网站选为2014年最佳图书了。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天哪,看来真的会有很多人读到这本书啦。我试着告诉儿子发生了什么事,可是他只有4岁。他好像对他的乐高积木更感兴趣。”伍绮诗说。
接下来的时间里,好事接踵而来。《娱乐周刊》给《无声告白》打了A-的高分,《洛杉矶时报》称此书是“很有成就的处女作”。2015年5月,这本书打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前10名,荷兰语、中文、比利时、意大利等语言的译本相继问世,马萨诸塞图书奖、俄亥俄图书奖获得提名,而伍绮诗也进入了马不停蹄的奔忙阶段,读者见面会、演讲把她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
讲述特别的文化冲突
但对她来说,所有这些带来的兴奋和激动都比不上读者跟她分享读书体验,“一些非亚裔读者跟我说,谢谢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一些亚裔读者说这个故事让他们感同身受,特别是有一些和主人公一样来自多族裔家庭的亚裔说,他们一直想在文学作品里寻找自己的影子却总是失望,直到读了这本书。这些是我这一年多来得到的最高奖赏。”伍绮诗说。
在美国现当代文学中,关于种族问题的故事不少,但他们的作品多是关注华裔移民本身与其身处的美国外在环境的冲突。而像《无声告白》这样,将华裔在美国面临的种族和文化冲突拉到同一个家庭的屋檐下,如一心希望融入主流的华裔父亲、为追求与众不同嫁给华人的白人母亲,以及父母间的理念矛盾给3个混血孩子带来的困惑和无所适从,并反映出这之间的问题和矛盾的作品并不多见。正如韩裔作家Alexander Chee在为 《纽约时报》撰写的关于《无声告白》的书评中所说:“这样的故事即使我们听说过,迄今为止,也从未在美国小说里见过。”
被忽略的亚裔跨族裔婚姻
34岁的伍绮诗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一个香港移民家庭,10岁时全家搬到了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郊,物理专业的父亲找到了一份美国航天署的工作,化学专业的母亲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教书。
父母曾一心想把两个孩子都培养成科学家,伍绮诗的姐姐不负众望成了工程师,而她自己的志向却五花八门。“我曾经想当一名古生物学家,但想了想觉得恐龙都绝迹了还是算了吧。后来我又想当宇航员,想了想觉得太难也放弃了。”她说。
写作算是她从小就一直钟情且从未改变的兴趣。10岁时,她就在一本儿童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小故事,挣得了2美元稿费。7年前,当她开始严肃认真地创作《无声告白》时,伍绮诗发现这个故事所需要的素材都已经在她自己的生活中发生了。
伍家在匹兹堡一个以白人为主的社区中,显得很孤立。伍绮诗听姐姐说,曾经有邻居家的小孩在她家的信箱里放过鞭炮,那是她出生之前的事。克利夫兰种族相对多元,虽然亚裔不多,但也不全是白人的天下。那里的人们对种族问题有着更深的理解。正是在克利夫兰,伍绮诗开始对种族问题有了切身的体会。11岁那年的一天,她和从香港来旅游的舅舅、舅妈一起到克利夫兰闹市区购物,刚走出商场就遇上一名醉鬼冲他们大叫:“滚回你的中国、韩国或者别的国家去。”
高中时,伍绮诗加入了学校的“种族关系活动小组”,课余时间跟同学们一起探讨关于种族的问题,有时还到访小学或初中,为年纪更小的孩子做种族关系方面的辅导。跟那时比,如今美国的种族歧视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那时候,我们关注的种族关系都是更直接、更明显的问题,比如少数族裔的小孩在学校给人欺负什么的。但现在,美国的种族问题有所改变,直接明显的歧视逐渐被隐性歧视所取代。”伍绮诗说。
伍绮诗和她的白人先生在大学里相识相恋,而她的朋友们大多也都是跨族裔婚姻。家庭内部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比如家庭聚餐时,伍绮诗的妈妈在餐桌上一定要喝热水,而她的先生则一定会喝冰水。
她写的书取得成功后,做律师的先生会按西方人的方式非常直白地表达自己的喜悦,而她的妈妈则是用东方母亲的方式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自豪。伍绮诗告诉记者,“我先生会说,‘亲爱的我真为你骄傲’,然后把我的书摆在他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而我妈妈会悄悄把书送给她的所有朋友”。
中国文化的局外人
伍绮诗5岁时第一次跟父母回香港探亲,10岁时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她去过北京、西安和父亲的祖籍台山,但她最近一次去中国是1991年的事。
“中国有很多历史古迹让我着迷,美国的东西一般二三百年就算很古老了,中国很多东西都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中有些东西也是我马上就有共鸣的,比如他们给人东西的时候都是双手递过来,我可以很自然地接受这些东西,但我不想假装我懂中国文化,因为我仍然是个局外人。”她说。
当谈起中国的崛起和因此带来的中美关系的变化时,伍绮诗的谨慎措辞似乎反映出了她对自己认同和归属的内心定位。“我希望他们,不,应该说我们,能够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现在中美误解太多,我对此很担心。”她说。
也因为如此,伍绮诗对像谭恩美这样老一代美国华人作家的作品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我读谭恩美只是因为我妈妈喜欢读她的书。我是美国人,同时我是个华裔美国人,我为此而自豪。”她说。
不过,伍绮诗并不觉得自己的身份认同或者中美不同的国情会影响到中国读者对《无声告白》的理解。
在这本书的最后3章,故事里的不同人物多次发出同样的追问:事情是怎么弄到这般田地的?伍绮诗对此给出的答案是:“不管外在环境如何,家庭成员之间必须开诚布公的沟通,否则就会出问题。不论是什么族裔或者什么国家的家庭都是如此。其实,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大家都在猜对方在想什么,其实多一点开放,多一点交流和互动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原载《中国新闻周刊》)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