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A股下跌不代表中国经济丧失动能
- 发布时间:2015-08-25 17:07:00 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国际在线专稿:近几个月来,中国经济和股市经历了几番动荡,这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了不小的冲击。周一,中国A股出现历史罕见的超过8%的跌幅,刺激了全球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进而带动全球主要股指暴跌。各种关于中国经济“飘摇”的猜测和分析又卷土重来。然而,数家国外媒体近日纷纷发声,呼吁投资者不要急于看空中国经济,因为目前中国经济的放缓现象其实是转型期的“阵痛”,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仍有强劲的续航能力。
中国重塑经济结构的努力被误读
美国《周刊报道》8月24日刊文称,要始终牢记股市并不等同于实体经济,股市受挫不一定意味着经济受挫。因此,面对中国股市大跌,各位投资者无须惊慌失措。文中列举了2005年-2015年中国制造业指数的走势图,分析称尽管近期股市跌幅明显,然而都没有达到像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和2010年第二次大跌那样大的戏剧性跌幅。换句话说,近期中国经济和股市出现的所有动荡与其说是“痛苦”,不如说是似乎完全合乎情理的“改变”。
新加坡AsiaOne新闻网站25日刊登文章——《经济学家称市场误读了中国重塑经济的努力》。文章引用前高盛亚洲副董事长库蒂斯的话称:“中国经济变化的速度可能比很多人看到的还要快”,而这可能掩盖了中国经济潜在的增长率。库蒂斯表示,一些人只关注到中国的能源消耗、铁路运输量、港口交易量等数据显示出的大幅下降,却忽略了中国服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工业达到48%,今年很有可能会超过一半,而传统制造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已不足43%。“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主要经济体像中国这样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如此之快、如此之深。” 库蒂斯说。
美国著名财经网站“商业内幕”8月24日以《中国经济放缓意味着走向可持续发展》为题撰文称,中国经济放缓并不是一件坏事。当前的中国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上正面临从高增长率的“奇迹时代”转型到增长率相对较低的“成熟经济”期间的阵痛。正如一句西方谚语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作为如此巨大的经济体,它的转型也必然需要一段时间。文章说,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达到7%,这正是确保中国能够完成既定目标,维持就业率的关键数字。
英国《经济学人》网站近日也发表文章,称中国股市虽然出现巨幅震荡,制造业也出现减速,但投资者不必过分担心。如果进行理性的研究就会发现,中国经济许多领域都呈现改善势头。比如,中国之前一直强调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转变正大幅加速。上周五,许多人都注意到中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突然下跌,但却鲜有人注意,同一时期中国服务业PMI则跃升至近11个月的新高。此外,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也趋于稳定。种种迹象都表明,眼下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未免有点“过头”了。
刺激经济,中国手中还有多发炮弹
美国《财政时报》8月24日报道,投资者连日来一直将股市下跌归罪于中国经济不稳,具体表现为制造业下滑、股市动荡、汇率下跌等等。但事实也许并不是这样。在制造业下滑的同时,中国的服务业与国内消费正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中国经济正处于从完全依赖制造业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的转型。
报道还称,中国股市并不是像美国股市一样集中了大部分公司或国民的资产,中国财政相对更加保守。更何况,中国政府手中仍持有多张刺激经济的“王牌”,如降低增值税,投资教育与健康事业等等。
CNN财富24日撰文《中国经济增长仍充满动力》。文中提到,中国经济增长正经历着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慢的节奏,这无疑令国际投资者们的担忧愈发严重。不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仍动力十足。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政府可施展四种策略来“救市”,这四种策略分别为:央行降息同时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财政刺激(降低税率)以及出台更有效的政策方案。
德法首脑:中国政府有办法稳定经济
英国《卫报》8月24日报道,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表示,投资者们没有必要担心欧洲经济会因中国股市大幅动荡而受到冲击。相对股市动荡来说,关注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势头的意义更加重要。他同时强调,这只是中国政府在努力从制造业大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变的表现。谢菲尔德大学资深经济学讲师乔纳森?佩拉顿(Jonathan Perraton)也表示,没有必要对股市下跌大惊小怪,“中国经济仍然将以欧洲各国难以企及的速度继续增长”。
英国路透社8月24日报道,德国与法国领导人都表示,相信中国能够找到稳定经济的方法。周一,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柏林召开的一个新闻会议上称:“中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会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他还说,面对中国经济下滑的现状,全球经济足够稳固以支撑自身的独立发展,股市大跌不能决定‘我们’的位置。”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态称,她期望中国能够“尽一切可能”来稳定经济和股市。(杨欢 赵松芳 渠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