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四美”光芒耀京郊

  • 发布时间:2015-08-15 02:31:03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年来,北京市以“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12项具体标准,在京郊开展“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9年7届,93个“北京最美的乡村”脱颖而出,成为乡村休闲旅游的热点。

  本报记者李庆国

  长城脚下水镇边的密云县司马台村、“乡村旅游升级版”的丰台区南苑村、“京北花卉大观园”怀柔区花园村、百里山水画廊中的延庆县下湾村、靠“老娘们”手擀面火起来的大兴区东辛屯村……去年9月,2013~2014年度20个“北京最美的乡村”新鲜面世,至此,全市“北京最美的乡村”已达到93个。

  据了解,在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市旅游委共同创办了“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活动紧紧围绕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促进城乡交流互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基本目标,始终突出“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题,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形象化为易记易传的“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并细化为12项具体标准,每届都分为“候选村庄推荐、集中宣传报道、多种形式评选、活动总结表彰、活动深化提升”五个阶段有序进行。截至目前,活动已经顺利开展了9年7届,逐步成长为全市知名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成为了城乡互动的有益平台。

  2014年国庆节7天假期,93个“北京最美的乡村”成为了乡村休闲的热点。据逐村统计数据汇总显示,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2.36%的93个“北京最美的乡村”,共吸引了67.5万名游客、占郊区接待游客总数的16.9%,总收入达到4952万元、占郊区旅游总收入的12.8%。

  “三农”工作始终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统筹城乡发展、率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等科学发展思路,首都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科学的发展思路陆续转化为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举措: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实施农村基础设施“五+三”工程、构建中心城—新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化体系、促进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户持续快速增收、推进“新三起来”工程激发乡村活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入美丽乡村建设新阶段的进程中,北京的农民发生了观念性变化、农业发生了功能性变化、农村发生了由表及里的变化。

  在此过程中,北京始终注重挖掘并发挥“北京最美的乡村”的典型引领作用,同时努力强化舆论支撑。如今,北京的美丽乡村如同一颗颗珍珠,在美丽的京郊大地上闪耀着“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的光芒。

  生产美——

  美丽乡村产业升级

  拓展生产新功能。明确了“种业之都”定位,种业销售额稳定在100亿元以上,约占全国的10%;设施农业持续发展,规模已达35.85万亩,有力地保障了首都“菜篮子”市场供应。

  拓展生态新功能。着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节能减排,农田节水灌溉率达到90%;建立农业生态价值评价机制,全市农林水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万亿元。

  拓展生活新功能。不断开发多种休闲农业模式,逐步培育“北京最美的乡村”、“观光农业示范园”等品牌,成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

  拓展示范新功能。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全市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1%,全国领先。

  生活美——

  美丽乡村农民安居

  农民持续快速增收。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和低收入农户共同致富行动计划。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是2006年的2.5倍;农民非农就业率超过85%。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大幅提高农民社保待遇,农村医疗、养老保障明显改善;在全国率先统一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实现城乡养老保障制度一体化和全覆盖。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投向郊区比例连续多年超过50%;实施了“五+三”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全覆盖和公共服务全覆盖;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城市化改造成效显著,48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稳步开展;10年来市级累计投入20.4亿元,完成了山区8.4万人的生态搬迁;目前已经完成农宅抗震节能保温改造47万余户。

  环境美——

  美丽乡村生态创新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干净、整洁、路畅、村绿、建制”的标准,创建国家生态县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1个、国家级生态镇91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

  创新沟域经济模式。在建成253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58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产业融合与生态环境友好发展的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四季花海、百里画廊、天河川、白河湾、酒乡之路等知名沟域,实施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基础设施、新村民居和特色产业等五项工程696个,总投资96.8亿元。

  积极推广新型能源。全面实施了“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的“三起来”工程,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减煤换煤、清洁空气。2013年8月,全市在农村地区实施了“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减煤换煤210万吨,超过农村地区民用散煤总量的一半。

  人文美——

  美丽乡村和谐文明

  教育文化设施逐步完善。自2006年以来,新建15所城乡一体化学校;农村成人学校覆盖所有乡镇,农民远程教育网通达所有乡镇和重点村;形成了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行政村文化室100%全覆盖;“村村配置全民健身设施”基本实现。

  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保护了传统村落,16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5个村落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逐步培育提升文明乡风。始终注重“人的新农村”建设,评选出600多个首都文明村、近100个“首都文明乡镇”;出台了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十个一”创建工程;连续举办了25届农民艺术节,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了农民的主体作用。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