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阿拉善
- 发布时间:2015-08-13 09:30:50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魏帅
又到7月,站在办公室沿着远方贺兰山的轮廓眺望,机场路拐弯处大大的广告牌上“苍天圣地阿拉善欢迎你”清晰定位了此刻我的坐标——阿拉善机场。当然,在它的前面,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贴着一个很“高大上”的标签——全国通勤机场试点。但或许只有亲身经历它从无到有、从艰苦筹备到顺畅运营的人,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滋味,领会其中的含义。
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场区,还有蓝天下即将启用的新办公楼,享受此刻航班间隙鸟语花香的宁静,顿时很多画面出现在眼前。7月,太多的感触涌上心头。两年前,一群来自集团公司各单位、各兄弟机场的精英、高手以挂职交流、内部征募的形式会聚阿拉善机场,启动筹备工作;一年前,在阿拉善机场共创辉煌的第一批基层管理人员挂职交流期满,带着不舍与依恋踏上归程,各奔东西,回到原单位;如今,作为那批唯一继续留在阿拉善机场的基层管理者和建设者,我与无数年轻热血的同事并肩奋战在这片年轻的战场上,为了心中那个沙海蓝空翱翔的梦而奋斗着。很庆幸,在这片秘境,我收获了爱情,组建了家庭,诞下小生命。回首这段光辉岁月,感恩常驻,感怀涌动,感谢人生旅途中的这次奇遇,铭记生命中的这段传奇。
两年前的7月,我背着行囊,从锡林浩特千里迢迢来到这个从未谋面的神秘之地。当旅行的疲倦还未彻底消除时,当日下午,我就来到了阿拉善机场的前身——阿拉善机场筹备处——报到。那时,新员工都在外培训,挂职交流的人员还未到,两层楼内只有几个人在办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们都非常热情和蔼。简单寒暄后,我们就按照墙板上的工作推进日程表开始工作。 翻看那一天的微信朋友圈——2013年7月18日,我配图发表的是:在阿拉善左旗终于与肯德基失散多年的“表兄弟”——美味基——相遇。在印象中,那一年的7月总是阴雨漫漫,第一次到达还在建设后期的阿左旗机场。就是在一场暴雨之后,背着相机的我用镜头将那一幕定格。
之后,生命观景台上最重要的“七色光”相继浮现(来自集团公司各单位的挂职交流基层管理人员),仿佛命中注定,几个性格迥异的人居然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跨越地域的界限,打破领域的界定,融入到紧张而繁忙的筹备工作中。大家每天以开元为中心,以到筹备处为半径画圆,初处时的忐忑早已消失不见。难得的是,一群人拖着青春的尾巴一起紧张、一同张扬、一块疯癫,简简单单,苦中作乐,误解、争辩、了解,一见如故,心照不宣。虽然住在宾馆里,但宾馆像集体宿舍般热闹,仿佛我们又回到了大学,一起上班、加班,晨曦里拿着早点赶时间上班,夜色下仍然为手册中的难点、重点讨论不休……如果碰到瓶颈,下班后我们便一起出去吃顿牛肉拉面,爬到银盘山上俯瞰城市夜景;思路清晰后,我们便继续编写手册,起草申请设备开放的文件。
9月,当新员工陆续学成返回时,我们的阵地也从市区的筹备处正式搬到了机场。随着公司领导几次带头辗转额、右旗机场,开展校飞、试飞、行业验收等准备工作,终于在2013年的12月17日,阿拉善3个机场通航了。
一年前的7月,迎来了与朝夕相处一年的小伙伴们的分离之日。记得那一天,7月的暑气很浓,没有风,纯净的蓝天下,即将飞往呼和浩特的航班静静地停在3号机位上。记不得那是第几次因为分离而哽咽得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强装微笑把他们送上飞机,只是默默地在飞机关闭舱门,掉头滑向跑道时,偷偷跑到围界外,呆呆伫立。当飞机腾空而起,尾翼一道长长的白色弧线隐约消失在天际时,眼涩涩的,时光煮雨,岁月缝花。
又到7月,已然升级为9个月宝宝妈妈的我,体验着这里的寒来暑往。我依然在这个曾经陌生、如今筑巢的地方,守望着每天起起落落的航班,坚守着民航人的职业信仰。2015年,阿拉善机场新常态下品质提高的蓝图已经绘就:通勤机场试点保障模式优化,航空安保迎审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员工资质建设培训工作力度加大,OA系统三旗联动加强沟通协作,新办公楼投入使用,场区绿化美化……机场版跑男、一站到底、好声音等活动热力开展,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减轻了员工的压力,使大家的幸福指数飙升。
7月流火,匠心独妙,止于至善。在这个曾经偏远、神秘甚至有些荒凉的地方,如今早已因通勤机场的运营,铺设了一条通往外界的天路。或是前世的轮回禅缘,花开凡间,仁心遂愿,云吞泼墨留白的瞬间,滚滚尘念,古道天路的梵语重现,圣地海阔天远,静默无涯,筑梦起航。
“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你记得吗”?好像那是一个春天,万物生长;那是一个夏天,盛开如花;那是一个秋天,相约胡杨;那是一个冬天,漫天雪花……苍天圣地,通勤机场,在这里,有太多与兄弟机场前来挂职交流的同事一起苦中作乐、并肩奋斗的快乐时光。或许有些人今生都很难再遇见,或许有些人早已变了模样,但在阿拉善机场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怎可忘?七月流火,我在这里,坚守着心中的这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