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肥养鱼”回归“人放天养”
- 发布时间:2015-08-13 08:31:39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记者 吴肖肖 通讯员 刘安东)日前,东赵庄村都市渔业园区2000多亩的养殖池塘完成池底清淤,作为都市渔业园区项目建设之一的养殖池塘经过一系列提升改造后,将实现“人放天养”的生态水产养殖模式,进一步提升鱼虾品质。
据了解,东赵庄村紧邻永定新河和华北河,具有大面积水面的天然优势,是北辰区水产养殖强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们养殖鲫鱼、鲤鱼、花白鲢以及南美白对虾等,经济效益可观。近年来,淡水鱼市场价格普遍不高,利润越来越低。东赵庄村村委会主任赵亚民告诉记者,淡水鱼价格持续走低,饲料、人工费、电费都在涨,可是鱼价没涨。由于养鱼成本在提高,收入随之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虽然通过高密度养殖让鱼、虾实现高产,但不可否认的是,出产品质受到了影响。“单产越高效益就越高,但这带来的弊病就是,高强度投入饲料,更多人为因素的介入,导致鱼的肉质和味感品质在下降。”项目推动组副组长、区养殖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明说。
据了解,都市渔业园区的池塘经过提升改造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将使养殖水体自成生态系统。记者随工作人员来到养殖池塘查看清淤效果,赵明告诉记者,淤泥主要来自高强度的养殖,鱼的残饵、排泄物使得养殖池塘慢慢淤积。“做完清淤以后,在池塘周围建造护堤,能够进一步涵养生态,恢复到过去传统的‘人放天养’。”赵明说,“池塘和水有自然的净化过程,浮游植物和动物又是鱼类的饵料生物,没有了药品和饲料,让鱼回归自然品质。水产品从无公害走到绿色,从绿色走向生态。鱼的品质会被百姓认可,效益也会大幅度提升。”
预计9月份,养殖池塘开始蓄水培养生态系统,不久的将来,市民不仅能在东赵庄村吃到美味的生态淡水鱼,还能体验到撒网打鱼、水中抓鱼的乐趣。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