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村民不富誓不休

  • 发布时间:2015-08-13 04:32:32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于险峰张仁军文/图

  8月5日傍晚,辽宁省北镇市正安镇正二村的百姓汇聚到村部小广场前,观看以正二村党总支书记王桂兰为原型的影片《为了这片土地》。

  因为参加过电影的首映式,记者已经看过一遍,如今到故事的发生地再看,别有味道。当时参加首映式的王桂兰向观众表示,她要坚持做家乡的守望者,“村民不富誓不休”。

  正二村原是一个贫困落后的村子,王桂兰被选为党支部书记后,就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她克服重重困难,带领群众修村路、开工厂、清还债务、开办便民服务中心……在相继失去亲人,自己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她20年如一日始终奔波在全村百姓的田间地头,为老百姓的生活幸福和村集体的发展而操劳。

  “接到王书记的电话,我也曾经犹豫过,当时我已经在北京任教,工资也不低,但我被王书记关心老百姓的真情所感动,答应她回村里看孩子。”正二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家长”姚俊莲向记者讲述了她在王桂兰的帮助下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的事。

  姚俊莲曾在村小学当过民办教师,也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还说服她老公跟她一起干。儿童之家从最初仅有几名儿童发展到现在有70多名儿童。

  王桂兰向记者介绍说:“村里每年有1200多人外出务工,为了使他们站住脚,安下心闯市场,我组织在家的党员和群众成立了助学、助耕、义务治安服务队,为外出户看家护院,每年为外出村民代耕代种承包田近千亩,解除了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

  “实现富民强村,是我给百姓的坚定承诺。”王桂兰1975年高中毕业回到村里,曾担任团支书、妇女主任、村主任,1995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我心里很矛盾,家里人也不同意我干。那时正二村是有名的‘四多村’,即小偷小摸多、打架斗殴多、封建迷信多、光棍多,生产条件落后,村风、民风较差。”

  因为村办企业有37万元外债,村干部连工资都开不下去,要收拾这样一个烂摊子,对王桂兰一个女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时思想斗争很激烈,最后我想党和群众信任我,选我当带头人,我就要好好干。在召开的第一次党员大会上,我就向大家承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一定带领百姓致富,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

  正二村属丘陵地带,一不靠山二不邻水,地上无林地下无矿,自然资源匮乏,制约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如何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王桂兰苦思冥想的首要课题。结合村里的实际,她制定了“一菜带两区”的规划,一菜即豆芽菜,两区即养殖小区和花生加工小区。

  豆芽菜是正二村发展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最早村里有20多户外出生豆芽,每年收入很可观。所以王桂兰就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在村上搞几个培训班,请杨爱群、张英涛给村民们讲生豆芽的技术。

  2005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正二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十年来,先后培训了生豆芽菜、建筑业、美容美发、保安、家政服务、农机修理等技术,目前已向城市转移劳动力120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的75%,年创收入2500万元。

  王桂兰还带领村民发展养鸡、养猪等养殖业和花生米加工业,利用主产花生的优势,成立了北岳花生米加工出口有限公司,每年外销花生米3000多万吨,安置剩余劳动力300多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