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 发布时间:2015-08-11 09:31:52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小学生学哲学是不是太超前?

  近日,以“重新发现儿童”为主题的扬州梅岭小学西区校“新儿童教育论坛”暑期培训举行。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新学期儿童哲学课将成为梅岭小学西区校的必修课。

  小学生学哲学是不是太超前了?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并忧心忡忡:一种是担心孩子——哲学艰深晦涩、枯燥难懂会加重孩子们的负担,会影响其他正常课程的学习;另一种是担心哲学——据报道,该校哲学课从身边的“幸福”谈起,而幸福本身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范畴,有人担心小学生根本理解不了,而为了迁就小学生的理解力,课堂必将哲学浅薄化和庸俗化了。

  在我看来,这两种担心都显然杞人忧天了。

  首先,不必担心开哲学课会影响课业。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孩子最需要加强的,不是繁重的课业和考试的“满分”,而是轻松自信的心态、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律诚信的品格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最强大脑》有一期曾经震撼过无数家长。同龄的两个孩子,因为比赛的结果都哭了,但是中国孩子哭是因为以为自己输了而崩溃大哭,意大利孩子则坦然接受最后“输”的结果,他流泪只是因为看到对手伤心而难过。两个小男孩的泪水告诉大家:中国孩子缺乏什么?梅岭小学的老师直言:“现在的孩子温饱都不愁,但为什么还有很多孩子不快乐?”这正是他们开设哲学课希望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从这点来说,在小学生中开设哲学课是非常必要和大有可为的。

  其次,担心哲学艰深晦涩只有大学生才可以理解?我看也未必。“我可以撒谎吗?要是我不去上学? 要是我不遵守规则?为什么我没有钱?为什么这也不许、那也不行?我可以永远不死吗?我可以放弃一切吗?……”这些都是孩子会问到、而家长往往答非所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出自一本叫做《哲学鸟飞罗》的书,这是一本儿童哲学书。它把哲学问题从高冷的幻觉里拉进生活,以童心彰显出来,不是浅薄化和庸俗化哲学,而是人性化哲学。

  孩子学哲学,理解力毋庸担心,思辨力不够则恰恰是需要通过哲学的训练来提高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哲学作为“爱智慧”产生于诧异或好奇:从明显的疑难中感受到诧异,因而想到自己的无知,为了摆脱无知,因为爱智慧,于是就产生了哲学。而孩子的直觉思维比汲汲于功名利禄的成年人更容易接近世界的本真。满脑子房子票子车子位子的成年人,谁会腾出空来想一想哲学家苦苦思索的终极问题,譬如: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但也许每个孩子幼年时期都有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困惑和思索。孩子才是天生的诗人与哲学家,赤子之心才能直通宇宙本性。不能因为我们世俗,就用世俗来衡量孩子,不能因为我们的眼睛浑浊,就用浑浊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在幼儿眼中,万物都是伙伴,都可以与之交谈,包括小动物、昆虫、玩具、物件,甚至包括肚子里的咕咕声。”(周国平 《宝贝,宝贝》)

  美学家李泽厚说哲学是科学加诗。在笔者看来,科学加诗都是最符合孩子追问自然的本性的。小学生学哲学,无疑会裨益终身。且不说,开拓眼界,训练思维,提高理性,就是关于了解公德与私德的关系,在群体中如何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倾听不同意见等都是非常必要的。对他们进行哲学启蒙,正是将哲学的理性思辨贯穿到公民教育中。

  因此,在我看来,小学生开设哲学必修课,学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学?譬如,如何将幸福、智慧、知识、语言、生命、爱、死亡等看上去深不可测的哲学话题,让孩子思考并理解,而不是将之简单处理成教科书的“律条”?教育学里有一个著名的“三任何”说,即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恰当的方法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据报道,课程形式将以讨论为主。这意味着学校采用了宽松的教学方式,而除了讨论之外,激发孩子的好奇,平等对话,鼓励多元思考,甚至激辩都是符合哲学内核的方法。在这个课堂上,需要呵护和捍卫的是孩子追求真理和自由表达的权利。

  也许孩子们的表达很幼稚甚至可笑,但他们触及的哲学思考的深度并不亚于成人——你知道的,在所有成年人假装没有看见的时候,是孩子,喊出了“皇帝没穿衣服”的话来。(孙晓菲)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