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乡村度假预约平台掉进“微利困局”

  • 发布时间:2015-08-11 06:35:16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记者 毛晔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每个行业都期盼着借风之力展翅高飞。然而,“互联网+”并不意味着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要做好这道加法题,得讲究技巧与机缘。

  在“互联网+乡村度假”领域,马骞是较早的一位试水者。

  2012年,他推出乡村旅游网络预定平台——“乡途网”。三年里,相续投入200万元,平台合作商家达数万家。但由于佣金少、频次低以及无效订单、跳单等一系列意外情况“捣鬼”,“乡途网”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

  “光靠平台赚钱,不是一条出路。”骨感的现实,让马骞意识到“互联网+乡村度假”并非一道简单的加法题,他开始逆向思维寻求破解之术。

  把脉症结

  理想化的“互联网+”遭遇无奈乡愁

  在推出“乡途网”之前,马骞是一位从业6年的旅行社老板。

  “传统旅游行业的竞争已白热化,公司需要找寻新的业务增长点。”马骞将目光投向乡村度假领域。当时的官方数据显示,全国有150万家农家乐,市场容量达1500多亿。

  在马骞的规划下,“乡途网”的运营模式简洁清晰,农户借平台推出住宿产品,消费者通过平台预订,平台收取佣金。2012年,这个借力互联网深挖乡村度假领域的网站一经亮相,惊艳业界,数万家农家乐先后“登”上该平台。

  但小麻烦也接踵而至——一尽管农户拥有了“乡途网”这一网络营销平台,但依旧习惯于用纸、笔记录预定情况,加上平台暂未提供预订状态即时显示,时常会出现“顾客在平台上预订过但拿不到房间”的情况,无效订单造成了一部分顾客的失流;二是,由于农家乐属于非标装修,不像城市酒店可依据星级作参考,加上农户没有网络营销概念,比如平台上放图展示配套设备,因此大多消费者会先向平台电话咨询,这无疑增加了平台的工作量;三是由于平台缺乏对农户的约束力,不免出现农户跳单或者不按平台标价收费的情况,平台价格体系被打乱,从而影响了平台的信誉度。

  “这些问题,制约了平台的客源,增加了平台的开支。”马骞说,运营三年,“乡途网”仍处于微利状态。

  对症下药

  缩减平台业务重构盈利模式

  为此,马骞开始探寻破解之术。

  为避免出现无效订单,2013年马骞研发了一套“农家乐房态管理系统”,并特地设计成农户易上手的“傻瓜版”。“这个方法并不奏效,房态管理系统的使用率不足10%。”马骞分析说,原因有两个,一是80%的农家乐老板年龄在50岁以上,短期内难培养他们的电脑使用习惯,二是乡村度假有明显的淡旺季,非节假日预定量很小,因而限制了系统的使用频率。

  马骞又将目光转向平台信誉度建设。“我们打算将业务收小,把几万家合作农户精减为几十家。”马骞说,平台会精挑一些有互联网思维、有信誉度的商家进行合作,签订规范的合作协议,以避免出现跳单、价格随意变动等情况,同时对商家提供的服务进行标准化考量。“把小市场做精做透之后,再慢慢地把市场重新做大。”

  与此同时,马骞对公司业务进行全新定位,不再将“乡途网”作为盈利项目,逐步放开变成一个免费平台;2、业务重点转向信息化建设,帮农办、景区等客户建设网站;3、打造自有品牌的农乐家、民宿等产品。

  导师点评

  乡途网遇到的问题,属于“互联网+乡村度假”领域的共性,即便获得携程投资的松果网也曾遇见这样的难题。好在乡途网已进入转型模式,免费开放平台,精选优质商家合作,走这条路是对的。

  对于农家乐、农庄等来讲,他们不擅长应用互联网,但又需要通过新渠道获得新客源,因此与乡途网存有合作的“缘分”,只是两者间还未找到好的结合点。

  我给乡途网三个建议——第一,深度了解每个合作商家的特点,并将资源整合起来,做成套餐或团购产品,通过平台推向市场;第二,研究如何拉动合作商家的淡季生意,如果能拉动,将有效强化平台对商家的黏性,目前来看,做活动是不错的吸引客源的方式;第三,可以尝试推出“旅居卡”之类的产品,国内有一些公司在做,营业额做得非常高,当然这需要有较强的营销能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