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片小烟叶宽广增收路

  • 发布时间:2015-08-11 02:29:4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邓俐姚媛

  “加入合作社后,按时拿工资,每年收入2万多元,比自己种烟稳定多了。”绿油油的烟地里,童康贵一边采摘着成熟的烟叶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

  童康贵是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马嘴村四组的留守妇女,今年43岁。过去,她种了2亩烤烟,一年收入不过五六千元。2012年,村里成立烤烟专业合作社,童康贵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入社做起了职业烟农。

  在南川区,已建起15家烤烟合作社,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解决了周边农户的就业难题。目前,全区共有2000余职业烟农,多为农村留守妇女或留守老人,通过烟叶生产经营“合作在社、服务在社、成长在社、致富在社”的带动,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2008年以来,重庆市海拔800-1300米中高山烟区蓬勃发展的烟农专业合作社,成为推动烟叶生产方式转变、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载体。

  合作社有搞头标准化专业化提升致富产业

  “合作社还是有搞头,去年我分了1000多元,今年又有好几百元,现在入股上限提高了,我准备再投一点。在合作社,不用操心技术,也不用担心设备问题,我们老百姓很放心。”大同镇大河村烟农刘华彬对昌辉合作社的发展充满信心。刘华彬所说的昌辉合作社,是当地第一个烤烟专业合作社——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昌辉烤烟种植股份合作社(简称昌辉合作社)。

  八月的桑柘镇太平村,连片的烟地里到处都是烟农忙碌的身影,采摘、运输,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打窝、播种……烟地套种蔬菜,烟农们收获的同时,又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昌辉合作社负责人张泽朋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正值采摘、烘烤的关键时节,由于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烟农又要采摘、又要烘烤烟叶,人手很紧张,为了减轻烟农的生产负担,今年烟农只需要把烟叶从地里采摘运送到集中烘烤点就行了,其余的工作都由合作社来完成。

  昌辉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按照“普惠制、广受益”的原则,入社烟农可享受合作社专业化服务和低于市场的价格,其中,入股烟农可享受合作社经营利润的分红。按照每股100元,最多可持有20股,以此作为年底分红依据,多入多分、少入少分,入股金额越多收益越大。同时,合作社监事会与烟草站协同监督,防止出现入股金额过大,杜绝大量股本操纵合作社的现象发生,以此维护全体社员的利益。

  张泽朋介绍,与大面积生产相比,合作社专业服务覆盖区域烟农亩均用工有效控制在20个,亩均用工减少5-10个,亩均成本支出减少200元以上。

  2014年,昌辉合作社专业化服务覆盖面积达2万亩,其中专业化育苗达100%,专业化机耕起垄、植保、烘烤服务覆盖率分别达67.4%、38%、77.4%,并依托太平烘烤工场开展集中专业化分级3700余担。在多元经营方面,合作社堆制生产农家肥801吨,利用育苗大棚、轮作烟田开展高山蔬菜种植,并投资修建养牛场一处。同时,合作社还开展了专业化运输、烤房维修维护等多项服务。2014年,昌辉合作社共实现盈余22.06万元,向333户入股社员进行分红达10万元。

  与昌辉合作社一样,全市烟农专业合作社将烟叶生产关键环节统起来,推进标准化生产,从而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目前,全市备耕、育苗、备栽、移栽、田管、烘烤、收购各环节标准化生产技术执行率、到位率均达到90%以上。

  与此同时,合作社致力于提升烟叶专业化服务水平,实现专业化育苗全覆盖,机耕、植保、烘烤、分级4个环节覆盖率均达到40%以上,移栽、施肥、采收、运输专业化服务逐步拓展,育苗移栽一体化、采烤分收一体化等创新模式得到逐步应用。

  一烟多“吃”合作社自己会“造血”

  “这些年政策好,烟农的收益越来越高了。”近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润溪乡白果村,喜润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茂胜向记者介绍。在喜润合作社的带动下,远近村民走科技种烟路子,去年543户入社农户的烟叶销售总收入达4300万元。

  今年43岁的田茂胜是靛水街道文武居委人,种了20多年的烟,是远近闻名的种烟“状元”。2012年,他牵头成立了喜润烤烟种植合作社,要带领远近烟农抱团发展。

  合作社的发展赶上了好时候。近年来,彭水烟草分公司投资为白果村配套修建了长11.8公里的烟田机耕道、11座烟田蓄水池、112座烟房,村民种烟再也不用四处挑水,烟叶运输也无需肩挑背磨了。随着条件不断改善,合作社烟农户均种烟面积很快超过了20亩,效益直线上升。

  “与此同时,合作社对入社烟农实行技术指导、各生产环节统一技术标准,这既可以促进先进技术的应用,又推动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推动了白果村烟叶整体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的提高。”田茂胜介绍。

  以烟田起垄为例,过去只能依靠人工,算下来每亩开支不少于200元。而如今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机耕起垄服务,每亩收费仅100元,效率大幅提升不说,更为烟农节省了一半以上的开支;过去,由于长期施用化肥,烟田土壤板结严重,合作社又请来专家指导大家改良土壤,效果挺好。

  通过3年多的发展,合作社由最初的围绕烟叶产业开展专业化服务,发展到以服务烟叶产业为主,配套开展育苗大棚闲置期种植瓜果蔬菜、经营农家肥堆沤发酵场、石灰厂等多项业务创收增效。2014年,喜润合作社共实现净利润39.9万元,按照股金分红与交易量返还相结合的模式,共分红20.4万元。

  重庆市烟草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启动“辅助产业综合开发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来,积极帮助、引导合作社示范社,充分依托育苗工场、集群烤房、农机具等设施,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农家肥沤制、中草药种植等多元产业,通过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科研机构)对接等方式,帮助示范社建立长期稳定销售渠道,增强合作社造血功能。据统计,全市30%的育苗大棚实现非烟综合利用,辅助产业蓬勃发展。2014年,全市烟农专业合作社总收入达1.9亿元。

  向环境要技术向绿色要效益

  “现在我们种出的烟可是绿色生态得很啊!”7月15日,在白果村,村民周贵东正在学习培育蚜茧蜂,以期在今年烟叶种植时,能使用上这种生物防治方法来防治让所有烟农都颇为头痛的烟蚜虫。

  “从我们观察的情况看,使用了蚜茧蜂的烟田,病虫害发生率是明显降低。”重庆市烟草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该市进行了6000亩的蚜茧蜂生物防治试点,通过对比,采用生物防治的烟田,病虫害发生率较一般烟田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采取生物防治后,烟叶农药残留风险大幅降低,烟叶品质大幅上升。由于这种生物防治方法效果好,同时,在大规模推广后,成本可下降至5-10元/亩,因此很受各地烟农的欢迎。

  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该市将专门安排资金,在彭水、巫山等地建立一级扩繁大棚,使蚜茧蜂生物防治面积达30万亩,占全市烟叶种植面积的50.4%,2017年全市推广面积预计达到100%。

  这是重庆市烟草公司推广的众多绿色生态种植技术中的一种。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重庆市在烟叶种植过程中,采用以土壤保育、生物防治、太阳能烤房等为代表的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总推广面积已达50余万亩。这些技术不仅减少了污染、降低了能耗,还增加了烟农收入。

  早在2011年,重庆市烟叶产业在开展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时,就积极推行烟草良好农业规范(GAP)生产体系,对行业员工、烟草合作社和烟农分层开展培训,严格规范各环节的生产技术和用肥、用药、用水等行为,保障原料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前重庆市烟叶生产GAP实现了全覆盖。

  同时,重庆市还大面积推行“绿肥”种植,在烟田里种植油菜和黑麦草,在其收获后,直接将秸秆翻压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进行“绿肥”种植20余万亩,大大提升了这些烟田的种植效能,烟叶的中上等比例也由2009年的78%提高到如今的90.69%,仅烟叶等级的上升,就使烟农每亩增收500元左右。

  在白果村,记者见到了去年刚刚建起来的、以太阳能和电能为主要能源的新式太阳能烤房。太阳能烤房是全智能化的,与传统烤房相比,现在,一个人就可以管理30个太阳能智能烤房,按照市场价100元/天计算,烤烟30炕,就可以节约人工成本两万元左右。而且由于可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其烤烟的质量也大幅提升。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改造145座传统烤房。”重庆市烟草公司负责人称,目前,该市已经制定出了全市烟叶烤房的改造计划表,3年内,将投入近10亿元,对全市两万余座集群烤房进行清洁能源改造,以进一步降低能耗,促进环保,提升烟农效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