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建场回北京销售
- 发布时间:2015-08-11 02:31:36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王美玲
到河北养牛,在首农集团已经不是新闻。未来几年,首农集团将加大“京津冀一体化”进展步伐,拟投资500亿元,在河北、天津地区投资建设旅游、养殖、食品加工、食品进出口贸易等项目。
“红手印”故事再次上演
——河北村民主动流转土地,参与首农奶牛项目
采访河北定州市高蓬镇,我们又听到一则“红手印”的故事:这里两个村的144名村民希望将自己的土地适度流转,参与首农奶牛养殖项目。
首农跨区域发展,除了政府部门大力推动,更重要的是遵循了市场规律,实现了与当地深度融合,企业攒足后劲,农户得到实惠,政府调了结构,市场提了品质,三地受益、四方共赢,成为区域产业合作成功的关键。在高蓬镇的首农奶牛养殖园区,我们见识了“智能化养牛”。
牛棚长366米、跨度61米,每个牛棚可饲养960头奶牛,是目前全国跨度最大的牛舍。让人叫绝的是可伸缩牛棚顶,按下开关,牛舍屋顶缓缓打开,阳光照射,奶牛悠闲吃食。
据悉,定州牧场达产后奶牛存栏6万头,日产鲜奶1000吨,目前完成的一期工程存栏奶牛1.5万头。
优势互补助都市型农业突围
——北京出技术和设备,在河北搞养殖加工
如果说,北京拥有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的话,那么,建养牛场所需的1万亩牧场,在北京无论如何是不可想象的。河北定州市高蓬镇的这片地原来是干涸河道边的沙荒地,首农租下后,通过有机肥将其改造成良田,种上了作为奶牛饲料的紫花苜蓿。
“必须走出来才有发展空间!”首农集团董事长张福平反复强调。
首农的种植养殖基地,原来不少处于北京的郊区、远郊区,而现在这些地“全都变成市区了”。无论是发展空间还是环境压力,都不允许他们再扩大生产规模。
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放在河北,种牛培育和技术研发留在北京,打造奶牛种源之都。“预计到‘十三五’末,所有奶牛都将搬家离开北京!”就在距离首农定州牧场20公里的新乐经济开发区,首农投资建设的河北三元食品工业园正加快推进。
“我们是先有牧场,后有奶厂,再有市场,这样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完全可控!”北京三元食品总经理常毅说,这个项目差点落户北京大兴,当时甚至连环评都已经完成,“但是现在看来,要想更好发展,必须走出北京。”
尝到甜头就有劲头
——农民就近就业,养殖技术和收入双提升
今年29岁的白卫平家住高蓬镇西牛村,离首农的定州牧场只有10分钟的路程。过去她在北京打工,去年她回到定州当上了一名挤奶工。“现在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能挣3000多元,比过去强多了!”
不仅带动就业,首农的牧场落户定州之后,清洁饲养、环境友好型生产逐渐走进农民的视野。孙家庄养殖户杨社田到首农牧场参观后,连说“开眼界”。
“过去秸秆处理是个难题,一到麦收时就焚烧秸秆,到处烟雾弥漫,现在秸秆直接交给园区,省事多了,空气质量还好了。”高蓬镇党委书记张新峥说,仅提供青贮一项,农民每亩地每年增收200元。
尝到甜头,就有劲头。高蓬镇两个村以党支部的名义发出联名信,希望村里的土地流转给首农定州园区二期项目使用,联名信上按了144名党员的红手印。
目前,定州市已决定支持首农以入股的方式,对当地的奶牛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3年内全市奶牛规模养殖量由现在的5.3万头增加到10万头。
确保首都“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的供给和质量,首农将继续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采用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和服务模式,建设更多的高标准、具有国际水准、展示首都形象和京津冀一体化的示范基地,让市民饱口福,让农民富口袋。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