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青:多多研究日本的高铁竞争战术
- 发布时间:2015-08-03 07:11: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以更长远的目光来看,作为亚洲区域内的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说中日两国在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有分歧和争端,但在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等许多问题上,中日更多时候,恐怕还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今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曾宣布将在今后5年拿出累计1100亿美元投资给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承诺与中国为亚投行设定的1000亿美元注册资金旗鼓相当。近日,日本又以向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规划的铁路建设项目提供约2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贷款为开端,对泰国、越南和缅甸等铁路建设等方面也加强资金合作。日本为什么选择出巨资长期援助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菲律宾呢?其用意让不少人揣测。
有观点认为,日本此举或许是为了遏制中国在亚洲影响力的提升。
日本此举能否得偿所愿尚未可知。但是有一点,笔者以为,中国人不必太在乎日本人怎么做,而应关心自己该怎么做。中国的民众要学会用大国的心态,一方面,要客观冷静地去看待日本人与日本的政治经济决策。另一方面,我们完全可以以更长远的目光,瞩目未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每年存在近8000亿美元的庞大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空间很大。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某些成功经验,并且在他们的基础上创新,未来也未必不能一起合作共创区域内的经济繁荣。
拿铁路来说,在成立亚投行之前,中日两国在东南亚高铁市场已经历过频繁的较量。在中国高铁竞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的铁路项目上,日本高铁多次欲“虎口夺食”,引起了中日两国民间的关注。
政治因素或许客观存在,但是我们也应该总结其他因素。其竞争战略不敢恭维,但其战术实施上的一些方式方法值得重视和研究。
以泰国为例,目前,日本公司已经在泰国签下近4亿美元的城市铁路订单,在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铁路建设与运营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或许,日本在技术、资金、市场以及公关等外在的实力竞争方面在东南亚高铁市场竞争中,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而中国高铁在海外市场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价格、技术和运营经验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在对当地文化、法律以及各类社会规范的认知方面,还存在较多欠缺,有许多可以提高并完善的地方。
我们要客观看到,某个国家企业在世界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社会对这个国家国际形象的认知与评价。面对一触即发的高铁竞争,中国如何以更具创造性的智慧在东南亚做好形象营销,传播积极的正能量、塑造良好的国民形象十分迫切和重要。这比去揣测、评论安倍政府出巨资帮菲律宾修铁路背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要实在得多。其实,对于铁路而言,中国主要擅长承包海外高铁的建设,日本则擅长出口机车,各有所长。对于中国而言,国际影响力的拓展需要更全球的视野、更广阔的心态,而不拘泥于过于注重某一国、某一地的得失。当然,我们如果能化压力为动力,在执行细节方面能够有所提升,多具备一点“日本式精细”,或许就能更胜一筹。
(作者杨莹青系国际财经评论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