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兴学科 聚人才 谋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7-30 01:30:5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京西郊外,有一座“红十字方阵”格外引人瞩目,它曾在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抗击“非典”、防控“甲流”、抗震救灾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灾害医学救援战斗中屡建奇功,享誉中外,这就是解放军第302医院——国内整体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收治病人最多、学科种类最全的大型传染病肝病医院。

  观念一变天地宽,思路一改换新颜。盛夏之际,这所有着60余年历史的“老”医院,又开始了一次全新的征程。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该院4年一届的学科调整暨岗位竞聘活动原本只是“常规动作”,然而该院却赋予了这次调整更高的目标和定位——在学科架构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按照“强化职能、突出特色、稳定基础”的原则,将医院专业学科、综合学科、辅诊学科和保障学科4部分进行合理调整。

  “近5年来,我院以‘建设现代化研究型传染病医院’为目标,不断扩大‘肝病和传染病’两大优势,初步实现了‘大专科、小综合’向‘强专科、精综合’的转型,在卫勤保障能力、学科技术人才、行业标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处置能力上都有所突破。然而,军地医院的快速发展给医院带来了很多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有所突破,有所作为!”该院院长姬军生、政委叶宏志强调指出,“学科建设是医院全面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引领医院不断发展的引擎,为建设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研究型传染病医院,学科发展必须走在前列!”

  专业学科——强化职能,突出特色

  军事学科群,为保打赢

  一切为打仗,一切为打赢。作为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302医院担负着传染病战略机动卫勤保障、全军疑难重症传染病会诊转诊收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任务。尤其是随着新发、突发传染病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不断增多,该院感到只有进一步突显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基本职能,才能更好地满足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时代需求。

  在此次学科调整中,该院以军事医学学科建设为抓手,以新突发传染病防治为切入点,由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干部保健中心和重症医学中心联合组建军事学科群,切实履行军队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使命职责,更好地满足部队官兵在传染病诊、治、防等方面的需要。

  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作为军事学科群的核心学科,是全军的新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中心和艾滋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中心人员曾在抗击“非典”“甲流”“埃博拉病毒”中屡建战功。此次调整,该中心由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院士有效候选人王福生亲自挂帅。他将牵头建立传染病的“诊、治、研”一体化平台,带领一支既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又有扎实临床诊治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努力保障军事卫勤战斗力。

  守护官兵生命健康的“天使”——干部医疗保健中心主任张文瑾,常对医护人员讲:“换位思考,假如病床上躺着的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兄弟、我们的孩子,你该怎么办?要永远善待那些把生命、健康托付给你的人!”于是,他们以保健中心为平台,畅通诊疗会诊绿色通道,竭诚为部队官兵提供最优质便捷的服务。

  该院重症医学中心作为国内首个肝病重症监护病房,是根据危重病医学理念,建成的设施先进、对各种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突出、护理精心的肝病传染病专科ICU。中心主任牟劲松在肝硬化、肝衰竭患者的救治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去年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表示该中心将施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对患者实行“7×24”小时的深入监护,并积极救治,尽全力使病人转危为安。

   肝病学科群,体系完整

  “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必须有强项,可以有弱项,不能有缺项,保证肝病学科诊疗体系的完整性。根据肝病诊疗现状和演变规律,统筹设置传统学科和优势学科,重点扶持新兴学科和弱势学科,逐步开展个体医学和精准医学,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格局。”该院院长姬军生说。

  为进一步完善肝病特色学科建设,他们将国际肝病诊疗中心、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肝硬化诊疗与研究中心、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青少年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等7个科室组成肝病学科群。

  由著名传染病专家皇甫玉珊教授创办的国际肝病诊疗中心,是302医院的品牌科室,它承担着干部保健、特需医疗和外宾的医疗收治任务,以及健康体检中心工作。现任主任赵平带领团队以过硬的作风、一流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成功救治了数以千计的患者,多次荣获“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军医疗保健先进集体”“集体三等功”等荣誉。

  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是国内第一个以集中收治各型肝衰竭为重点、集临床诊疗与基础研究为一体、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相结合的肝衰竭医教研中心。中心主任胡瑾华说:“我们将主攻方向放在研究优化肝衰竭治疗方案,如老药新用、颗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肝衰竭、人工肝及干细胞综合治疗新技术,提高肝衰竭救治成功率,目前肝衰竭综合救治水平在国内领先。”

  为满足由各种病因导致的肝硬化、肝硬化晚期及其并发症患者的就医需求,该院设立了肝硬化诊疗一中心、二中心。一中心主任李捍卫近年来开展的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治疗及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取得显著疗效。二中心主任陈国凤从事传染病医、教、研工作30年,擅长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慢性乙、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该中心拥有国内首家、国际最大的无创肝纤维化检查中心,已经利用瞬时弹性检测仪进行肝脏硬度检测达20余万例次。

  非感染性肝病诊疗中心主要收治各种非感染性肝病。中心主任、总后科技新星、解放军医学院及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导师邹正升从事肝病临床及科研工作20多年来,对各种非感染性肝病(如各种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等)以及由此引起的肝硬化和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造诣深,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获得军地科技成果奖10余项。

  该院青少年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被全国妇联、中国肝炎基金会授予首家“全国青少年乙肝诊疗中心”、首批“全国乙肝病人教育基地”。新任主任张敏表示将致力于青少年肝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等临床工作的开展和临床基础研究,为更多的青少年肝病患者造福。

  肿瘤学科群,合力攻关

  为进一步加强肿瘤学科的发展,该院将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介入科、肝胆外科一中心和二中心等5个科室,分为微创肿瘤学科和外科肿瘤学科2个部分,联合建成肿瘤学科群。

  以倡导肝脏肿瘤“微创”“精准”和“绿色”治疗的新理念的该院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以保肝、抗病毒、局部微创消融、个体化精准抗肿瘤、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中医中药治疗等相结合的肝脏肿瘤综合治疗模式。在创伤最小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多学科协作”的整体诊疗模式,不但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痛苦。中心主任陆荫英,深造于美国国家肿瘤研究院,是肝脏肿瘤精准治疗、免疫治疗领域的国际专家,曾荣获第16届国际肿瘤冷冻医学大会杰出贡献奖。

  该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任段学章介绍说,他们作为亚太区射波刀肿瘤诊疗研究与示范中心,在亚太区唯一拥有两台国际最先进的射波刀,对全身各部位肿瘤尤其是肝癌具有显著疗效。小肝癌根治率达97%,一年生存率达100%,两年生存率达94%。在大肝癌、巨块肝癌治疗方面,局部控制率达到95%以上。

  介入科成立6年来,平均每年能够行肝癌血管介入治疗3000余例,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700余例,早期肝癌介入治疗5年生存率在70%以上,生存时间最长的肝癌病人达到13年,对多发小结节肝癌及尾状叶肝癌的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取得良好疗效,这一切都离不开主任王华明的精湛医术。

  该院肝胆外科一中心学科带头人张绍庚主攻肝病基础上的肝脏肿瘤切除、巨大肝肿瘤切除、困难部位肿瘤切除、胰腺肿瘤的手术治疗及腹腔镜肝胆外科手术。率先在国内开展腹腔镜改良Sugiura术联合断流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腹腔镜巨大肝肿瘤切除、腹腔镜肝脾联合切除。

  器官移植是公认的“21世纪医学之巅”,肝胆外科二中心主任刘振文则是一位勇攀巅峰的人。目前,他在该院已成功为500多位患者实施了肝脏移植手术,创造了手术成功率100%、30%的患者术中不输血、一年期存活率97.5%、移植术后生存16年仍健康生活的奇迹。该中心在把302医院肝移植技术水平推向国内前列的同时,还协助北京及全国17个省市34家医院开展肝脏移植工作。

  中医药学科群,中西合璧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中医药技术开发不能“让老外牵着鼻子走”,科学研究不能“跟着老外感觉走”。这次学科调整,该院还把中西医结合诊疗与研究中心和中医药研究所联合建立中医药学科群。

  “群主”由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首届全军科技领军人才肖小河担任,他曾获得全国首个“道地药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道地药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学术团队的领军人物,他秉持“衷中参西,医药圆融”的学科理念,践行“科研支撑临床,临床导引科研”的建设模式,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中西医结合,医药结合,科研临床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

  学科与学科群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必将带动学科的大繁荣。

  综合学科——精准定位,有力支撑

  在发展专科与综合学科的问题上,该院政委叶宏志说:“这次学科调整以‘强专科’带动‘精综合’,以‘精综合’支撑‘强专科’,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为医院学科建设水平的整体跃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目标就是动力,这次调整中,他们强化了妇产、新生儿、口腔等6个综合学科的支撑作用。

  该院妇产中心主任王玫在妇产科医教研方面有着丰富经验,曾主持病毒性肝炎患者生育健康数据库的建立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等多项临床与基础课题研究。目前该中心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合并传染病的妇科肿瘤、内分泌、炎症以及产科患者提供各种诊疗服务,同时由于分区管理也可以为非感染患者进行体检、产检、产筛以及各种肿瘤的经腹及微创手术治疗。

  刚刚获批北京市丰台区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心的该院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重点收治危重新生儿及母亲为传染及感染性疾病分娩的疾病新生儿。这个中心在学科带头人张雪峰主任带领下,成立3年多时间已收治近3000名危重新生儿,完成高危重新生儿主动转运1700余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9%以上。目前已发展成为北京市西南地区最大的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中心,年救治转运危重新生儿数量在北京市同类医院中名列前茅。

  一提起手术,人们往往把手术成功归功于主刀医生。其实,在掌声背后,还有一群为生命保驾护航的“幕后英雄”——麻醉医师。该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委员徐晨,近年来潜心于肝病患者的救治和肝移植手术麻醉工作,在终末期肝病病人的手术麻醉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她就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幕后女英雄”。

  普通外科诊疗中心是一个有活力的科室。中心主任李志伟15年里累计行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3000余台,尤其是近一年开展腔镜下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0余台,是目前国内开腹及微创型手术最多的单位之一。

  近年来,该院口腔科发展迅速,先后开展了40余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引进全数字化牙科X光机、数字化口腔CBCT成像系统,口腔种植外科采用世界先进的种植系统,口腔修复科率先在北京引进世界领先的超薄瓷贴面技术。传染口腔门诊实行全封闭状态,配备国内首台气溶胶净化仪。新竞聘上任的李雅彬主任年富力强,正带领她的团队阔步向前。

  发展中的内分泌科由内分泌专业博士王煊担任学科带头人,主要进行肝源性糖尿病及糖代谢紊乱的诊治,肝病合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治疗,糖尿病、甲亢及高血脂药物治疗所致肝功能异常的处理,肝脏疾病所致的甲状腺功能紊乱、注射干扰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评估和治疗,为该院传染病肝病专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辅诊学科——辅助专科,强势发展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辅助学科对医院诊疗工作的介入性和指导性作用日趋突出。如果说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工作的生命线,那么辅诊学科系统则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临床诊断是治疗疾病的先决条件,只有正确的诊断才能进行正确的治疗。”临床检验医学中心主任李伯安说。该中心是全军及北京市传染病网络实验室、HIV确诊实验室,该中心突出了传染病病原快速初筛确诊、肝损害组合项目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测等特色检测,形成了“新、特、全、快、准、稳”的技术特色。同时还建成符合国际国内生物安全标准要求、可满足高风险生物安全等级传染病病原检测与研究的现代化实验室,其中有5个临床检验专业获得国家“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要求”认可,在军队和全国传染病医院尚属首家。

  超声心电图科现在拥有国际领先的高端大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15台,有多台多导及12导可视同步心电图机。该科在各种慢性肝病、肝硬化、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及肝移植术前、术后超声随诊等领域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特别是该科主任李志艳擅长超声引导下介入诊断和治疗、各部位的置管引流,对腹实质脏器微创止血及超声、肿瘤微创消融等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

  随着数字化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放射科在疾病的诊治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该科主任安维民介绍说,放射科拥有多台不同型号CT机、多功能数字化胃肠机以及移动DR及移动CR机,每年开展CT检查25000多人次,MR检查10000多人次,数字化摄影30000多人次。主要包括肝癌综合治疗术前、术后疗效的影像学评估;肝硬化结节早期癌变的MR诊断;重症肝炎及肝衰竭的影像诊断;肝癌的多螺旋CT诊断等。

  临床输血中心是全军血液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和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医师分会委员单位,相关检测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在肝脏疾病临床输血与管理方面具有国内领先地位。2008年成为全国首个临床输血专业通过国家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在中心主任刘志国的带领下,他们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 项,北京市重大课题1项,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著作3部,共发表论文20余篇。

  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景民是国内肝病病理、肝移植病理及其他传染病病理领军专家,总后勤部科技银星,全军首批人才工程拔尖人才。他带领的这个中心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内科传染病学博士生的培养单位,同时也是国内疑难肝病和疑难传染病病理权威会诊单位,构建了我国首个最为完整的肝脏疾病谱,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充分发挥病理诊断“金标准”的作用,该科还与国内外本专业领域一些顶级实验室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保障学科——保障有力,甘当绿叶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一些科室虽不是直接和患者、临床、科研接触的一线学科,但它们却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医疗、科研的条件和平台,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

  医院发展的“粮草官”——药学部。药学部主任赵艳玲担任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毒理学与安全性分会副主任委员,她告诉记者:“药学部主要从事平时、战时药品的供应保障,制剂生产与质量控制、药学服务及相应的基础研究。目前,在药品供应保障方面,药学部运用数字化理念,使药品调配准确化、药品数量精确化、药品期效循环化、药品质量可靠化;在安全合理用药方面,启动临床药学研究,开展了临床药师业务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工作。”

  研究性医院建设的“装备部”——医学工程保障管理中心。这个中心担负了全院卫生装备的建设工作,承担着全院5.9亿余元医疗设备的保障管理任务。同时设有全军医学仪器三级计量站,确保了医学设备的可靠。中心主任杨坤告诉笔者:“这次学科调整中,中心的服务保障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医学装备的‘维修’工程师正逐渐向临床医学工程师转变,医学计量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日益受到重视,中心的职能正逐渐由维修、供应保障型向质量建设、技术检测为主的保障型转变。”

  学科建设的“加油站”——医学信息中心。“学科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科研条件和平台的建设,而医学信息中心堪称学科发展高速路上的‘加油站’。”该院医学信息中心主任刘道践说。这个中心搭建了数字化图书馆网络应用平台,在抗击“非典”“甲流”和抗震救灾任务中为领导决策和专家诊治疾病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打造的HIS系统信息系统已经覆盖了医院救治和患者服务的全部流程,成为全军首批“数字化医院建设示范单位”;打造了高水平的《传染病信息杂志》,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医院发展的“形象大使”——门诊部。近年来,该院门诊量以每年15%的增长速度递增。面对门诊压力,主任刘玉琦介绍说:“我们专门设立了感染门急诊部和综合门急诊部,按照门急诊规范要求进行了合理布局,同时加强了门诊部的技术支撑作用。”目前,门诊部引进了最新消毒和抽血系统,确保消毒隔离和杜绝抽血工作差错;创建了门诊手写病历电子化质量管理系统,建立“窗口”服务质量评价系统;以传染病、肝病急诊救治为主体,重点负责呼吸道、发热门诊及新发突发传染病诊疗及传染病疫情暴发的处置。

  临床与科研的“桥梁”——临床研究管理中心。“医学发展从来都是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产物。因此,临床研究管理中心就是要集中整合我院传染病诊疗优势资源,加强院内各中心协作互补和对外合作交流,打造高水平的临床创新研究转化医学支撑平台。”该中心主任张政说。张政曾获多项军地科技成果奖,这次调整中,他把中心的职能分为3个方面:一是辅助临床建立相应的临床队列,并负责医院生物样品库的建设、管理及运行;二是为医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软、硬件平台;三是自主开展传染病转化医学研究。

  目前,这场以“精综合”支撑“强专科”,以“强专科”带动“精综合”布局的学科调整工作已落下帷幕,但这次调整却昭示了一个全新的开始。“302人”深知,学科调整不是目的,而是促使医院朝着现代化研究型传染病医院发展的原动力!在这里,一场新的征程刚刚开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