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的“牛市”已经结束
- 发布时间:2015-07-28 02:31:25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海外视野
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目前的希腊债务危机。这种“希腊”其实并非希腊独有,而是欧洲的普遍状况,使得欧洲陷入经济衰退,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
上周,由于美国股市仍处于历史高位,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暗示了世界经济停滞和衰退的发展趋势。大宗商品指数显示,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已跌至2002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下降幅度为40%以上。
其中,石油和铁矿石价格下跌最为显著。由于中国占全球工业金属需求的40%左右,而中国经济的放缓和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型使得工业金属需求不断疲弱。铁矿石价格从2011年的峰值下跌了77%,包括工业金属铜、锌、铝,其价格都创下6年来新低。石油更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快速下降,现在徘徊于50美元一桶,“腰斩”了一年前的价格。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原材料出口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两个国家严重依赖中国的需求,油价大跌重创加拿大经济,被加拿大央行行长描述为“残暴”,令加币兑美元价值急剧贬值,央行不得不以降低利率刺激疲软的经济,其负面影响加剧了住房价格泡沫。上周三,澳大利亚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股票市值创2009年以来的最低价。公司计划今年将削减铜、石油和冶金煤(用于炼钢)的产量,减记2.5亿~6.5亿美元的利润。
上述现象似乎越来越表明,全球大宗商品的繁荣“超级周期”(super-cycle)已然走到尽头。所谓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是指因供应限制和新兴市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的需求,带来价格上涨超过平均周期。
大宗商品市场是全球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在过去20多年来,欧美日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救市的凯恩斯主义,将救急之法当做了救穷之术,演变成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模式: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发新债还旧债,长期保持赤字财政,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与繁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赤字规模越来越大,负债水平越来越高。更为严重的是,财政赤字化已成为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模式,即信奉提前消费、信贷消费这样的借贷支出模式,这模式已然进入了死循环,难以自拔,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目前的希腊债务危机。这种“希腊”其实并非希腊独有,而是欧洲的普遍状况,使得欧洲陷入经济衰退,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
近来,越来越多投资者不再青睐大宗商品交易。据彭博社统计,有13种主要大宗商品的合约数量在去年下降了19%,为12年来的最大降幅,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下降幅度。这主要是出于欧债危机及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的担忧。而且,全球70%以上的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进行结算的。从技术层面而言,随着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便自然下跌。因而,可以说,大宗商品长达10年的牛市显然已经结束了。
□陈思进(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深风险投资顾问)
经济评论投稿信箱:caijingpinglun@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