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超:把覆盆子变成家乡“黄金果”
- 发布时间:2015-07-26 01:30:34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走基层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葚要好得多”。
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的覆盆子吗?就是这“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让黄远超放弃了加拿大的舒适生活,回到家乡湖北天门,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农民。如今在天门,这种学名为树莓的水果悄然成长为全产业链的“黄金果”。
树莓,又称覆盆子,在国际上被誉为“黄金水果”“抗癌克星”。黄远超告诉记者,树莓产品在国外市场已非常成熟,每年需求量在200万吨以上,但国内产量很小,基本都用于出口。
“我要让中国人也喝上树莓原浆。”为了实现这个看似不大的目标,黄远超用了8年。
有机树莓农场,百分百的纯天然
从砸了“铁饭碗”下海经商,到生意越做越大时回湖北老家种树莓,黄远超的人生经历了两次创业。
1997年,黄远超放弃了在机械部自动研究所11年的工作,下海经商,从事汽车贸易。短短5年,从文化产业到汽车贸易,从影楼到宾馆,他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2002年,黄远超携全家移民加拿大。
“在加拿大的日子很安逸,但我不想过这种退休生活。”2006年,已迈入不惑之年的黄远超无意中邂逅了树莓,便一发不可收拾。“之前国内也有一些零散的种植项目,以鲜果出口为主,但我觉得中高收入阶层正在崛起,他们既有购买力,也有天然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一番考察后,他毅然决定投身树莓产业,成立了湖北金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凭借着一份热情,黄远超在从来没有种过树莓的江汉平原上开始树莓种植。2006年,黄远超与技术人员选了7个品种几千棵苗在长寿林场的四亩田里试种。3年后,黄远超投资百万,建立了200亩红树莓实验基地,栽下了20万株树苗。眼看就要结果丰收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却让所有树莓“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这场“天灾”没有让黄远超放弃,他依旧不改初心,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完善基地的各种设施。目前,他的树莓基地已经达到2000亩,全部实现滴灌灌溉。“只要不发生地震,冰雹,洪水这样的恶劣天气,平常的干旱、雨涝对树莓产量都不会影响。”黄远超自信地说。
“这是个‘娇小姐’,投入大,风险高。”黄远超告诉记者,树莓对土壤和气候要求十分严苛,全程不能打一滴农药,收获时也只能人工采摘,保存更是难上加难。经过多年摸索,黄远超的有机农场包含红黄黑3种颜色,7个不同品种的树莓,全部适合天门的气候。
7月21日,记者来到黄远超的“树莓王国”,只见他基地里一片红火,一颗颗红宝石般的树莓果半遮娇颜“躲”在茂盛的叶子下,工人们认真有序地采摘着。今年,有机树莓农场将迎来第一次大丰收,产量达到200万斤,价值1亿多人民币。
“成片成片树莓成熟的时候,就像自己养的孩子长大一样。我们全程有机种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树莓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真正实现了循环绿色经济。”站在自己的树莓农场中,黄远超将自己的产业已规划到2020年,“到那时,种植面积将达到1万亩,将周围的10个村子组成一个树莓新村,建树莓采摘观光景点和小浆果资源圃。农村的面貌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农民可以就近工作,农场整洁漂亮。”
多条产业链结合,小小树莓带领农民致富
走进生产车间,树莓鲜果、树莓汁、树莓茶等几条生产线正在运行。历时8年,投资近7000万,黄远超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对树莓果实、果渣、叶茎的生物成分和医药功能进行分析,“吃干榨尽”一棵树莓,极大地提升了产值。
黄远超告诉记者,树莓原果由人工采摘,冷链运输到无菌加工车间,经过人工榨取方式,提取100%纯树莓果浆。产生的树莓渣制成保健含片。树莓叶经过深加工,制成四种不同品种的树莓茶,具有健胃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此外,就在7月21日,金莓科技与劲酒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进行树莓酒的研发,预计最快数月内上市。
在一些私人会所和一些商超,树莓鲜果和一系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据悉,125克一盒的树莓鲜果竟卖到58元的“天价”,而且每天的销售量达到1000多盒。一瓶175ML的树莓原浆售价近百,依旧供不应求。
为了更好地保证树莓原果的种植和采摘,黄远超将2000亩树莓基地实行“网格化”管理。水府庙村吴小平是种植基地的负责人之一,他介绍,农场每100亩聘请一个管理员,由每个村的小组长担任,负责日常管理及请季节工。每到栽植和采摘时节,周边5个村的上千农民都来帮工。
“坐收土地租金,还可以在家门口挣工钱。”在基地打工的水府庙村农民陈翠娥乐呵呵地说,她家的5亩地租给了金莓公司,年租金3500元。
“我希望将纯天然的树莓系列产品,原汁原味送到千千万万中国消费者手中!”对于黄远超来说,树莓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他去探索。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