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数字背后的五大看点
- 发布时间:2015-07-16 10:31:50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综合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96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5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4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46965亿元,增长8.4%。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看点一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1%,低于去年同期25%的增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1月至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3713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4%;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40601 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1月至5月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4.5%,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9.1%,增速提高3.1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2.2%,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9%,增速回落5.3个百分点。
中行报告指出,二季度GDP增速低于此前预期,主要是去年以来官方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果尚未完全显现,这些政策包括新批项目、降息降准、减税降费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直言,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缺少有力支撑,直接影响了经济增长,而且这种拖累仍将持续。
稳增长的关键仍是稳投资。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国家发改委近来频频出手,密集批复铁路、机场、公路、城市轨道等重大项目,半年间共批复38个项目,投资总额高达6670亿元。
在“有形之手”的推动下,基础设施投资成了近期经济数据中少有的亮点:今年1月~5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29160亿元,同比增长18.1%,高于同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近一倍。“但是这个增长弥补不了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下滑所带来的影响。”刘元春认为,目前看到的投资下滑并没有见底的迹象。刘元春认为,基础设施可以增加有效供给,不直接反映在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上,还通过增加有效需求,可以防止经济下滑趋势。
看点二房地产市场趋稳回升
统计局在固定资产投资报告中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8%。房屋新开工面积674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7.3%。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02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商品房销售面积由负转正,全国同比增长 3.9%,其中 6 月份增长16%。商品房销售额一季度9.3%,二季度增长10%,这是2014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二季度实体经济活动延续羸弱增长,生产面和需求面均乏善可陈。虽然房地产销售继续好转,但库存高企继续拖累房地产建设活动,进而抑制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 他认为,虽然去年基数较低,但库存高企拖累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7.3%。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房地产开始企稳:“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三大块构成,第一块是基础设施投资,第二块是工业投资,第三块是房地产。房地产方面,在今年上半年特别是到6月份,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由负转正,说明房地产开始企稳。我们可以预测下半年房地产总体是平稳的状态。此外,由于产能过剩,我们的工业、制造业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在工业投资上面,虽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是下行的幅度值得关注。”看点三非公经济活力增强
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民间投资比重占全部投资比重上升到65.1%,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比全部工业增长速度快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2%,而同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为-0.8%。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解读为:改革的红利在继续释放。“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的活力有效增强,非公经济的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是8.1%,比一般工业的平均增速高了1.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数据增长11.4%,占总投资比重是65.1%,也在继续提升,这就说明,在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措施推动下,民营经济活力也是在增强。”看点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7月15日,盛来运在GDP报告公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一些关于就业状况的数字。“就业情况,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也在5.1%附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所以,从主要指标情况来看,国民经济目前仍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对此做出解读时提醒,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停留在GDP上。“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主要矛盾已经由解决温饱、告别贫困、追求比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以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把握中国经济,目光不要仅仅停留在在GDP上面,还要全方位、综合地看待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看点五中国GDP未被高估
在7月15日上午GDP报告公布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金融时报记者提出了关于GDP平减指数的问题,并提出“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个指数其实是相对比较低的,夸大了中国GDP这样一个数额。”
批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质量,总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话题。最近凯投宏观的研究,就质疑了中国的GDP平减指数,认为这一指数没有扣除进口价格变化,导致了2014年中国GDP增速被高估一两个百分点。针对经济数据的质疑,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中国GDP增速没有被高估。“西方国家核算GDP主要采用支出法,而中国是生产法。中国在核算GDP时,已用一系列价格指数进行扣除,外界用支出法的价格扣除逻辑来套用生产法的核算法是不合适的。不过,我国个别价格指数还有缺陷,今后将进一步完善。”
盛来运认为,总体来说,中国并没有存在平减指数被低估,GDP被高估的情况,是能客观实际反映情况的。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