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长租公寓需要正能量

  • 发布时间:2015-07-16 03:29:33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赵翰露

  “互联网+房地产”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大。这段时间,“长租公寓”的话题炒得火热。

  涉足的人不少,有互联网大佬,有传统行业精英,也有草根创业者。不少人都持相近的观点,认为市场上空置或潜在房源,还没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合理化运营,可使这部分房产增值,既解决租客痛点,经营者也能从中获益。

  长租公寓的形式千变万化,归结起来大体分两类:一是收集已有的存量房源,可以是房产商的,也可以是个人的,统一装修后出租,房源相对分散;二是改造酒店式公寓、厂房、商业地产等成为“青年公寓”,集中运营,在提供租住空间外,还有社交、创业等增值服务。

  其实,长租公寓也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在国外,租房机构、实际持有物业的租赁公司都很发达,长租公寓是非常成熟的产业。在国内,长租公寓也有先例。在商品房改革之前,许多人住在所谓的“公房”里,其本质正是由政府提供的长租公寓。目前,由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公租房,也是长租公寓的一种形式。

  创业者在瞄准这一领域时,都称瞄准的是用户“痛点”。那租客“痛点”到底是什么?房源质量良莠不齐、房东态度差、常常涨价,甚至动辄卖房逼人搬家……这些“痛点”,靠商业化运营的长租公寓,的确能解决。但是,几十年的空白,并非当下几个眼花缭乱的互联网名词就能填补。要做长租公寓,价值究竟该体现在何处?笔者以为,对业主来说,是省了麻烦,尽可能使其资产收益增加;对租客来说,尽可能降低价格、保持稳定,提供一定质量的服务。看起来简单的关系链条,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本质上,这仍是个重资产、重服务、重品牌的行业,需要企业有长期的投入和极大的耐性。

  多年空白之后能否“弯道超车”?这还是一个问号。有的创业者热衷于“卖概念”,把精力集中在更新更炫的智能家居、社交平台、创业平台上,这是一种尝试,但不得不让人质疑其做好日常服务的能力。有的创业者,连用地性质、用房性质都没分清楚;还有的,总想着“轻资产”,想通过金融产品甩掉手上的“湿面粉”……凡此种种,令人对其动机生疑。

  所幸,市场上仍有一些长租公寓品牌,表示自己愿意吃几年萝卜干饭。但愿他们的诺言能够兑现,真正成为改变整个租房市场的正能量。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