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海上丝路构建大区域合作新格局

  • 发布时间:2015-07-16 01:00: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刘佳骏  责任编辑:罗伯特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的重大战略,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传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平友好、互利共赢价值理念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从改革开放政策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中国全方位开放体系的需要,完善中国全面开放的格局;从经济开放角度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对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从国际秩序的建设和发展来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构建一个新的公平合理的国家秩序。

  整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32个国家,约40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3.49%;生产总值约16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22.32%。2013年,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不含中国)人口约26亿,GDP总值达到7.4万亿美元,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7938亿美元,占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9.2%,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经30余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十分明显,同时也产生相当的困境:一是伴随着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价格、原材料资源价格等优势的逐渐缩小,曾经以低廉价格为优势的商品出口面临很大制约;二是从对外开放的市场看,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疲软,过分依赖欧美市场所带来的风险,使我国的对外开放面临困境。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有效扩大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的腹地与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因而,不论是对外开放,还是对内经济转型,都具有重要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扩大、加深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促进国际关系区域化的发展,营造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特别是周边环境。它将成为我国与沿线各国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通过大力发展经贸联系,在扩大我国经济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使周边国家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而有利于形成双方互信局面,为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提供基本前提。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面临的问题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可能比“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更艰难、更复杂。开放必然出现多元,因为多元,相异与摩擦的存在就成为必然。这就意味着,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或文化领域的摩擦和冲突就成为常态。目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大国博弈在相关地区对我国进行牵制

  冷战结束后,美国将经济快速崛起的中国视为潜在对手。美国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作为取得亚太地区未来经济合作进程主导权的关键机制,随着亚太地区更多成员加入TPP 谈判,该机制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工具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二)外部竞争激烈,国内又难以形成合力

  海上丝绸之路可能遭遇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更为激烈的竞争。从国际来看,随着世界格局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各国间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各国对区域性目标市场的争夺将日益激烈。国内相关部门与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有关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情况较为严重,九龙治水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使得原本有限的资源更加分散,各相关省份之间缺乏总体统筹,政府、民间和企业沟通协调机制也不够完善,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三)投资环境亟待改善,海洋大国能力尚存欠缺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以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综合性较强的配套产业为基础;与此同时,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需要提供原材料、配套产品、运输系统、石化产业等众多基础配套产业。我国的海洋工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质量较低、成本高,影响了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而目前,我国真正能够从事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研究与应用开发的人才匮乏,能够从事海洋新兴产业尖端技术开发、市场预测、技术经济分析、产品营销研究以及情报信息处理的专门人才匮乏。从我国海洋相关产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配套要求仍有距离,相关配套产业链建设需要加强。

  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推进合作共赢,构建大区域合作新格局

  各国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也有自己的治理方式,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加强相互尊重和包容,推进合作共赢。一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充分照顾彼此的关切,促进沿路国家共同繁荣。二是突出重点,务实合作。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海上安全等多个领域,依托自身优势和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历史,围绕经济合作主题,充分利用现有机制和平台,深化务实、平等合作,找准建设领域和合作重点。重点要深化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合作,加快海洋运输业、仓储业、船舶、货运代理、能源运输和能源开发等,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三是以人为本,全面合作。以提高沿路居民生活水平和民心相通为目的,扩大人文、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构建大区域合作新格局。

  (二)推动沿线地区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促进海上互联互通

  “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需要若干沿路港口经济区作为支撑。加强海洋产业投资合作,合作建立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合作园、境外经贸合作区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等,辐射带动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加快沿线地区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着力消除现有开放领域当中体制机制障碍和壁垒,扩大市场准入,推动重点领域对外开放。近期,要建设好上海自贸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进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要与沿线国家加强政策协调,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同时,促进海上交通互联互通,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与沿线国家共建海上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供海上安全公共产品,保障海上通道安全;支持相关国家港口、码头及信息网络等骨干通道建设,促进海上物流和信息流的有效衔接;加强海洋合作政策交流沟通,促进海上贸易投资便利化。

  (三)扩大区域贸易,推动人民币结算与流通

  积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国家共同制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勾画本区域未来发展目标,明确各主体利益和责任等。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欧洲的技术与产业优势,中国的市场与资金优势,使得中欧双向投资有可能成为双方经贸合作的亮点。通过关税互惠,货物、资金以及人员的自由流通,扩大区域贸易,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加强金融合作,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助推器。一是积极推动双边本币结算,条件具备时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多边结算体系。二是逐步扩大货币互换规模,构建涵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各国的货币互换网络。三是积极探索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资本运作新模式。四是促进金融市场稳步开放,搭建跨境金融服务网络。五是加强国际金融治理以及金融监管合作,增进金融政策协调。

  (四)以能源开发为切入点,促进产业合作

  要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促进资源要素在各国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运输通道建设,切实推动油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引进。加快推进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能源合作为主线,带动上下游产业、工程建设、技术装备和相关服务业发展。将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融为一体,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技术转移,提高转化效率,形成以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减少沿线国家产品对我国产品的替代效应,形成错位竞争。通过产业合作,为中国企业打造投资合作平台,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