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94本日记写满民情

  • 发布时间:2015-07-14 06:20:2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许 汉

  2014年12月12日凌晨,河南省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原党委书记燕振昌走了。他是在办公室去世的。去世时,他桌上的日记本依然摊开着。这是他的第94本日记,从风华正茂时开篇,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搁笔。94本日记,记录着一个贫困村到亿元村的美丽蝶变……

  梦想照进现实

  自1970年成为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燕振昌曾有过3次到其他岗位工作的机会,但每次都与机会擦肩而过,原因只有一个:水磨河村离不开他。他对妻子张改真说:“咱听从组织安排,在农村也照样能干出名堂。”

  对于丈夫的豪言,如今已74岁的张改真当时并不完全认同。

  当时的水磨河村穷得揭不开锅。有民谣为证:“水磨河,水磨河,磨来磨去灾祸多。十年种地九年荒,男女老幼掉苦窝。”村里人均耕地不超过7分,即使全村人“战天斗地”,也只能勉强保肚皮、保口粮。燕振昌的日记里,开始出现越来越强烈的期盼:要让村民过上有房住、走好路、能读书、有玩处的安生日子。

  燕振昌的老搭档张汉卿回忆,从参加工作起,燕振昌就有看报的习惯,对上级精神、政策动向了如指掌,总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党的政策信号。

  社队企业兴旺时,上任仅3年的燕振昌就带领社员办起农机配件厂、面粉厂、冰糕厂,成为水磨河大队的重要经济来源。1986年,股份制企业刚在沿海地区萌芽,燕振昌就敏锐意识到,彻底改变贫穷面貌的机遇已如云外春雷,破空而至。

  “当时大家刚解决温饱,谁家也没有多少闲钱。”张汉卿说,“老燕说要办造纸厂,一股3万元,这要借多少家才能凑齐呀。再说,厂子倒闭了咋办?”

  但燕振昌决心已定。他劝张汉卿:“现在土地包产到户,不办企业村集体就被架空了,怎么为民办实事?办股份制企业是跟着党的政策走,这条路绝不会错。”

  在燕振昌的坚持下,水磨河村的造纸厂建起来了。这是长葛市第一个、也是河南省第一批股份制企业。

  为顺应时代潮流,燕振昌还鼓励村两委班子和全村100多名党员办厂。他说:“政治过硬是硬本领,带头赚钱是真本事。又能服务大家、又能带头致富的村干部,才是真正腰杆儿硬的好干部。”

  随后几年,水磨河村冒出了50多家股份制企业,成为河南省许昌市第一个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的村子。2014年,水磨河村年产值已超过4亿元,从贫瘠的村庄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水磨河村不缺水,村西的幸福湖浇灌着水磨河村90%的农田。2008年底,村民们发现附近3个乡镇、23个村、近4万口人的吃水和灌溉开始出现困难。2008年12月31日那天,燕振昌在日记中写道:“村民发现,幸福湖突然干了……”

  村里耗资兴建的40亩绿树婆娑、曲水回廊的生态园,刚注满水就变成了一个大型沙坑……水究竟去哪儿了?村民们推断,是附近的一家煤矿把水抽走了。

  “这个事情协调解决难度很大,村民都十分着急。”现任村党委书记郭建营说。

  当时已年近70岁的燕振昌四处奔走,寻找解决方案。2013年夏,借助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机,燕振昌向前来调研的领导汇报了长葛西部的吃水难题。没几天,河南省水利厅就组成专家组前来实地勘察论证,煤矿透水导致湖水干涸的事实终于得到确认。

  2013年10月,长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正式得到批复——该项目通过引平禹一矿矿井排水入长(葛),注入幸福湖,同时配套建设2.56万亩田间灌溉工程。

  2014年12月,工程完工,干涸了6年的幸福湖重新碧波荡漾。

  百姓事挂心头

  勤勉、务实、为民,已成为燕振昌最鲜明的符号。从28岁成为水磨河村支书开始,到73岁在工作中去世,这种特质老而弥坚,从未褪色。

  燕振昌上任时,村民普遍住在土坯草房。1976年夏天,大雨倾盆。村民赵国义向燕振昌倒起了苦水:“我家的两间破草房到处漏雨,天天拿锅碗瓢盆接着,啥时候能住上新房啊?”

  第二天早上村里开会,燕振昌提起这事。当时村里一穷二白,盖新房谈何容易。但燕振昌勉励大家:“林县啥都没有,不也挖出了红旗渠吗?”

  在当天的工作日记中,燕振昌记录了征求意见的结果:“根据多数群众的要求和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大家同意建设新村。如果不建设新村,会出现媳妇娶不回家,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为宅基地闹纠纷,闹矛盾;不能改变已有生活条件。”

  “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建房材料。”郭建营说,“石灰、砖瓦、预制板,要是全从外边买,大队和村民都负担不起。”

  没有石灰,燕振昌带领全村人拉着架子车到相邻的禹州拉石头,自建石灰窑。没有砖瓦,他发动各生产队建砖瓦窑。后来,大队还成立了3个建筑队和1个施工队,组织近100名工人给各户建房。

  1986年,水磨河村历时10年的旧村改造终于结束,全村1000多户村民基本都住上了小瓦青砖的新房。

  如今再到水磨河村,村民的住房又是一番景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或三层小楼鳞次栉比,街道两旁绿树成荫。

  10年建新村,凸显了燕振昌扎根农村的决心、一心为民的真心、坚韧不拔的恒心;8次建学校,他则把目光投向了水磨河村的未来。

  上世纪70年代末,水磨河村戏风很盛,孩子们整天围着戏班子看热闹,无心上学。为了改变这种风气,燕振昌决定带领村民办校兴学。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中小学经历了8次扩建。1982年,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农村百米长廊的教学大楼;2004年,扩建坡胡镇二中,4层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厅拔地而起,建成长葛市第一个农村全寄宿制中学。

  为让村民真正重视教育,从1985年起,村里每年8月28日都举行学生欢送会,为新考上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高中生披红戴花,发奖品、送路费。从恢复高考至今,水磨河村已有460多人考上了大学。

  水磨河商业街上有300多家店铺、50多家小微企业,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近万人。燕振昌要求村两委干部:只要来水磨河村发展的,在项目征地、金融、通电、通路各方面都要全力支持,“不能让企业家和店主跑腿、作难、花冤枉钱,更不允许本地人欺负外地人。”

  每天清晨,在开村两委班子会前,燕振昌都会绕着村子转一圈。他说:“咱不能坐在村里等群众找咱,咱得主动下去,遇到啥事随手就给他们解决了。”

  让企业主们最感动的是,在企业贷款找不到担保人时,燕振昌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为企业担保。燕振昌说:“只要他们在水磨河一天,就是俺村的人。俺村的事儿我不管谁管?”

  公正无私两袖清风

  在水磨河村,郭建营向我们还原了燕振昌人生最后的24小时——

  2014年12月11日早上4时,燕振昌起床简单地洗漱之后,开始写头一天的工作日记,思考当天的工作安排。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44年。

  6时,14名水磨河村党委、村委会成员准时到达村委会会议室。燕振昌主持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议,部署当天的工作任务。44年来,每天早上的例会雷打不动,6点开始,7点结束。

  上午9时,他带着调研组去参观已经注满水的幸福湖。

  下午,他打电话给班子成员,细心地交代第二天要去市里、镇里办的事情。

  晚上7时,吃罢晚饭,燕振昌又走进了办公室。老伴张改真对此已习以为常。44年来,他把办公室当家,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

  2014年12月12日凌晨,像44年来每一个平常的日子一样,燕振昌披衣起床,开始写工作日记。写到第四条时,他再也没有写下去。医护人员证实,燕振昌因突发心肌梗死,于凌晨4时去世。未写完的工作日记,如同一个绵长的省略号,留下他对水磨河不尽的牵挂。

  “老书记为村里操劳到最后一刻。”郭建营说。在任44年,燕振昌为自己和村两委定下了两条不可逾越的规矩——对自己,是“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对村两委,是“四个不干”:村民不同意的不干、收费摊派的不干、搞形式的不干、村民不得实惠的不干。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燕振昌都要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并在会上公开村里的收支情况,表决通过党支部下年度事务的预案。这就是村里实行了近30年的“腊八算账”。

  “账目公开了,群众心里亮堂了,对村干部也信服了。”燕振昌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水磨河村迤逦而过。工程建设时,水磨河村有23户民宅面临拆迁。“我们村拆迁的农户多,占地面积在长葛市也最大。”郭建营说,“征地拆迁是个难事,但老书记跟村民一一做工作、讲政策,大家都信服了,一个月就完成了拆迁和土地移交工作。”

  村民韩长锁至今难以忘怀燕振昌对村里老人的照顾。“村里不光给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10块钱的‘豆腐脑钱’,还给每人发一床新被子,新被单、被套。”他说,“燕书记这样做,就是要让男女老少知道,孝敬老人才是好风气。”

  早在1981年,村里还在为建新房的钱绞尽脑汁时,燕振昌就提议建敬老院。当时有人反对,燕振昌为此召开了一次大队支部会议,一句话让大家心服口服:“全村人都热热闹闹住进新房了,不能让那些无儿无女的人没有安身之所。”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